學習各類氣候類型,依地圖學習好,易理解。如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東亞季風,這是世界上最為明顯強大的季風區(qū)。它是由冬、夏氣壓場性質而決定的。冬半年,亞洲大陸內部氣溫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區(qū);而東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緯度大陸來說相對氣溫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區(qū)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壓帶。大勢是,陸上高壓,海上低壓,自然存在溫壓梯度的變化,從而形成由陸上高壓區(qū)向海上低壓區(qū)帶吹的偏北風,叫冬季風 初中歷史。夏半年,溫壓場相反,所以風向也相反。
實際上,上面的季風問題和一些地理問題,雖不是問明地圖,但實質上你要準確無誤地答好問題,也需要一幅鮮明的亞洲地圖或世界地圖浮現(xiàn)在你腦海里才能答得全面準確。
學習中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看“中國政區(qū)”圖,就容易學習,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省、區(qū)、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實際等于空對空。若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能將地圖上的內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分析,從中就能得出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huzhong/32513.html
相關閱讀:地理課程與地方課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