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拓
以前在書店里常常可以看見有所謂《讀書秘訣》《作文秘訣》之類的小冊子,內(nèi)容毫無價值,目的只是騙人。但是,有些讀者貪圖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見有這些秘訣,滿心歡喜,結果就不免上當,F(xiàn)在這類秘訣大概已經(jīng)無人問津了吧。
歷來真正做學問有成就的學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訣,你即便問他,他也說不出。明代的學者吳夢祥自己定了一份學規(guī),上面寫道:
“
古人讀書,皆須專心致志,不出門戶。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吾未見其可也。
”
在這個學規(guī)中,除了
“
不出門戶
”
的關門讀書的態(tài)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見解。事實的確是這樣。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么東西,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最怕的是不能堅持學習和研究,抓一陣子又放松了,這就是
“
或作或輟,一暴十寒
”
的狀態(tài),必須注意克服。
這種學規(guī)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如陳善的《捫虱新話》一書中寫道:
“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
用現(xiàn)在的眼光讀這一段文字,也許覺得他的見解很平常。然而,我們要知道,陳善是南宋淳熙間,即公元十二世紀后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要體會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實質(zhì)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說要體會古人用心處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這樣,他還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并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
“
透脫
”
。你看他的這些主張,難道不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主張嗎?
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中,陸九淵的讀書經(jīng)驗也有可取之處!蛾懴笊語錄》有一則寫道:
“
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
”
接著,他又舉出下面的一首詩:
“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
這就是所謂
“
讀書不求甚解
”
的意思。本來說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后,對于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釋。這個意思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青讀者似乎特別有用。
至于我們現(xiàn)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的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古代只有一個沒有機會讀書的木匠,曾經(jīng)有過類似這種思想的萌芽。這個人就是齊國的輪扁。據(jù)《莊子
•
天道篇》記載:
“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
接著,輪扁還介紹了他自己進行生產(chǎn)勞動的經(jīng)驗。他的話雖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該把一切所謂
“
圣人
”
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對讀古人的糟粕,強調(diào)要從生產(chǎn)勞動中去體會,這一點卻有獨到的見地。
我們現(xiàn)在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從根本上說,也不過如此。而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訣呢?如果一定要說秘訣,那么,不要秘訣也就是秘訣了。
8
.
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文言材料,對其所闡述的觀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引用吳夢祥學規(guī)的材料闡述了讀書要專心致志的觀點。
B
.引用陳善《捫虱新話》中的材料闡述了讀書須知出入法的觀點。
C
.引用《陸象山語錄》中的材料闡述了讀書須涵泳品味的觀點。
D
.引用《莊子
•
天道》中的材料闡述了要用批判的眼光讀書的觀點。
9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文章舉陳善、吳夢祥的例子側重談學習態(tài)度,舉陸九淵的例子側重談學習方法。
B
.以前的讀者往往熱衷于不肯下功夫的
“
秘訣
”
,現(xiàn)在這類
“
秘訣
”
已無人問津了。
C
.所謂
“
讀書不求甚解
”
,是一種在專心致志的學習態(tài)度指導下的讀書方法。
D
.輪扁對讀書的見解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理學家,已具有現(xiàn)代批判的眼光。
10
.文章結尾說:
“
如果一定要說秘訣,那么,不要秘訣也就是秘訣了。
”
請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對句中三個
“
秘訣
”
所表達的內(nèi)容作出解釋。(每處不超過
30
個字)
答:一、二兩個
“
秘訣
”
:
。
第三個
“
秘訣
”
:
。
參考了答案:
8
.
C
【闡述了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的觀點】
9
.
C
【
A
陳善的例子側重于談學習方法,吳夢祥的例子側重于談學習態(tài)度。
B
原文為
“
現(xiàn)在這類秘訣大概已經(jīng)無人問津了吧
”
。
D
原文為
“
曾經(jīng)有過類似這種思想的萌芽
”
!
10
.(
3
分)
一、二兩個
“
秘訣
”
指不下苦功就會讀書、作文的方法;(
1
分)
第三個
“
秘訣
”
指專心致志的讀書態(tài)度和科學的讀書方法。(
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huzhong/528021.html
相關閱讀:閱讀《論專注》(附答案共8分)
《打車軟件豈能一禁了之?》閱讀答案
《反求我心悟人生》閱讀答案
閱讀《善良豐富高貴》附答案
《父母應為子女留些什么》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