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海嘯 拼音:hǎi xiào 注音:ㄏㄞˇ ㄒㄧㄠ?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海嘯 hǎixiào
[tsunami;seismic sea wave] 海水的一種劇烈波動,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風暴,常殃及陸地
山呼海嘯
引證解釋
亦稱“ 海吼 ”。亦稱“ 海唑 ”。由風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惡浪并伴隨巨響的現(xiàn)象。海水往往沖上陸地,造成災害。 明 楊慎 《古今諺·吳諺楚諺蜀諺滇諺》:“山抬風雨來,海嘯風雨多。” 清 施鴻保 《閩雜記》卷三:“近海諸處常聞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風,北唑雨’之諺,亦曰海嘯。其聲或大或小,小則如擊花鼓,點點如撒豆聲,乍近乍遠,若斷若續(xù),逾一二時即止;大則洶涌澎湃,雖十萬軍聲未足擬也;久則或逾半月,日夜罔間,暫則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嚴復 《救亡決論》:“海嘯忽來,淹死兵丁數(shù)百。”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 日本 帝國主義的狂暴侵略,像海嘯一樣,幾個月期間席卷了半個 中國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iyu/10466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