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釋重負_如釋重負的意思_如釋重負的故事_如釋重負造句_如釋重負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如釋重負
【漢語拼音】rú shì zhòng fù
【成語解釋】
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語出《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后亦用“如釋重負”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松愉快。
【成語典故
《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
〔經〕冬十月,鄆潰。
〔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則惡矣,亦譏公也。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成語注解】
1、昭公出奔:昭公出走至晉國的干侯。
【成語出處】
1、《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2、《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太守得他去了,如釋重負,背上也輕松了好些。”
3、《聊齋志異.卷五.花姑子》:又以衣覆余餅
1、jpg;酣睡,辰分始醒,如釋重負。”
4、《聊齋志異.卷一一.陳云棲》:“是日,從夫人歸,得所托,如釋重負焉。”
5、《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七回》:“首縣正在為難,齊巧院上派人下來說:『把外國兇手,先送到洋務局里安置。……』首縣聞言,如釋重負,趕忙前去驗尸,提問苦主鄰右。”
6、清.方苞〈考盤集序〉:“君子難進而易退,非以為名也,所見者大。故其進也,常覺其志之難稱;而其退也,如釋重負然。”
【成語用法】
一、
語義說明 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
使用類別 用在“紓解放松”的表述上。
【如釋重負造句
1、聽到醫(yī)生說父親已無大礙,我們都如釋重負。
2、這件秘密揭露后,她反而如釋重負,多年來心頭的陰影一掃而空。
3、恐怖的臺風夜終于過了,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氣,感到如釋重負。
二、
語義說明 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松愉快。
使用類別 用在“紓解放松”的表述上。
【如釋重負造句】
1、看到兒子成家立業(yè),他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2、知道自己錄取后,他一掃陰霾,如釋重負地噓了口氣。
3、看到大家都如預期的上榜了,老師這才如釋重負地露出笑容。
4、期末考終于結束了,大家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開始籌劃即將開始的暑假生活。
辨識
近義詞】:了無牽掛
反義詞】:千鈞重負
【參考詞語】:若釋重負
【漢語拼音】:ruò shì zhòng fù
【成語解釋】:即“如釋重負”。見“如釋重負”條。
1、《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居之如執(zhí)朽索,去之若釋重負。”
2、《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參考詞語】:如釋負
【漢語拼音】:rú shì fù
【成語解釋】:猶“如釋重負”。見“如釋重負”條。
1、《舊唐書.卷一○八.韋見素列傳》:“今皇帝受命,朕心頓如釋負。勞卿等遠去,勉輔佐之。” 
【參考詞語】:如釋負擔
【漢語拼音】:rú shì fù dān
【成語解釋】:猶“如釋重負”。見“如釋重負”條。
1、宋.李覯〈強兵策第七〉:“不賢而易之,是去劇就閑,如釋負檐(擔),斯足以遂其私而已矣。”
【如釋重負的成語故事
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lián)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后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干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于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谷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后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亦用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松愉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iyu/105458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