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suō tóu suō jǐng
【近義詞】:縮頭縮腦
【反義詞】:膽大心細、狗急跳墻
【成語出處】瞿秋白《餓鄉(xiāng)紀程》十三:“遠遠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人,蹀躞著,縮頭縮頸歪斜著走。”
【成語解釋】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
【縮頭縮頸造句】大賽之前,沒有一個人縮頭縮頸,所有參賽隊員都在奮力拼搏。
【縮頭縮頸的成語故事】
《餓鄉(xiāng)紀程》,亦名《新俄國游記》。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集,寫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1922年出版。當時作者以<晨報>記者身份赴蘇,本書即為自哈爾濱至莫斯科的游記。它撥開了國內外反動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實地報道了十月革命勝利之后的蘇俄現(xiàn)實。無產階級革命所引起的深刻變化,俄國勞動者以主人公的姿態(tài)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以及革命后的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蘇俄的現(xiàn)實深深地觸動了作者,促使他向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高度邁進,因而,這部游記是一個偉大的心靈為了探索真理與祖國的光明未來而經過的一段艱苦歷程的實路錄,有著巨大的思想意義和文學價值,是"五四"運動時期優(yōu)秀散文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iyu/7605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