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習慣一:積極主動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huán)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采取主動不等于膽大妄為,惹是生非或是滋事挑釁,而是要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選擇!
習慣二:以終為始 大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后,卻發(fā)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以終為始”的一個原則基礎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chuàng)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chuàng)造,然后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chuàng)造。
習慣三:要事第一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 * 四代時間管理理論: 第一代理論著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第二代理論強調行事歷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guī)劃未來的重要。 第三代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 第四代理論,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強調個人管理。主張與其著重于時間與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責任型授權比指令型授權更為有價值,但是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還有可能需要對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讓他們擁有符合這種信任水平的能力。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 首先尋找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 統(tǒng)合綜效的基本心態(tài)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商,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習慣七: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產能: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讀后感: 個人覺得這本書中最有價值,并且至今仍然非常具有新意的是:“選擇”,“精力管理”和“更新”這三個概念。
有關“選擇”,前些天介紹過的印度外科醫(yī)生的三部曲里也提到了這個話題,主動地進行選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環(huán)境,即便最終結局是一樣的,但過程中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有關“精力管理”,前些天也介紹過一本同名的書,提出了“時間” 和空氣,水一樣是對人人都很公平的公開資源,你無法去管理,只能想辦法有效的去利用,因此,與其去管理時間,不如來管理自己的精力。
有關“更新”,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安全感”的概念,強調只有擁有持續(xù)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能獲得更大的安全感。這點和李笑來老師最近的理論非常相似,李笑來老師則更進一步的提出,放棄一部分的安全感,才能促使人獲得更大的進步。
這七條“習慣”單從字面上來看可以說是給人一種老生常談的感覺,如果你讀過很多這方面的書,會發(fā)現大家說的基本上差不多,只不過是側重點,觀察角度或是表述方式有所不同,這也恰恰說明,萬變不離其宗,真正的管理學精髓其實就隱藏在這些樸實無華的語句里。
但凡一個企業(yè)經營管理者,如果你問他在管理企業(yè)或是個人管理上什么最重要,他多半都會跟你大談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要學會把控時間,分清主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等等等等,可是對于這些理念的真正的理解程度,以及究竟如何把它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并且能夠堅持下來才是最難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真正管理的好的企業(yè)那么的鳳毛麟角,能做到基業(yè)長青的就更是屈指可數。
有句話說,一個社會推崇什么,就證明它缺乏什么。拿日本這樣的國家來說,已經足夠富足,足夠努力,國民素質也足夠高,可是多年來一直難以從低迷的經濟狀態(tài)和陰暗壓抑的社會氛圍中掙脫出來。近幾年來一些百年企業(yè)的落寞,更是讓當今的日本人和日本企業(yè)充滿了焦慮,所以像《七個會議》、以及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類的具有現實性,普遍性的作品才會備受關注吧,然而關注是一回事,真正接受并作出改變是另一回事,日本企業(yè)真的能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改變嗎?難說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dushubiji/775033.html
相關閱讀:《理想國》 讀書筆記(下)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及精彩文段摘抄
海子詩歌讀書筆記
森林謎案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最堅固的門》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