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10
題。
范純仁字堯夫,始出仕,知襄城縣。縣有牧地,衛(wèi)士牧馬,以踐民稼,純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隸縣,主者怒曰:
“
天子宿衛(wèi),令敢爾邪?
”
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純仁言:
“
養(yǎng)兵出于稅畝,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
”
詔釋之,且聽牧地隸縣。
拜同知諫院,奏言:
“
王安石變祖宗法度,掊
注
克財利,民心不寧。《書》曰:
‘
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
愿陛下圖不見之怨。
”
神宗曰:
“
何謂不見之怨?
”
對曰:
“
杜牧所謂
‘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是也。
”
神宗嘉納之,曰:
“
卿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
”
富弼在相位,稱疾家居。純仁言:
“
弼受三朝眷倚,當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憂疾過于憂邦,致主處身,二者胥失。
”
其所上章疏,語多激切。
知慶州。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僚屬請奏而須報,純仁曰:
“
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
”
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歡曰:
“
公實活我,忍累公邪?
”
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移齊州,齊俗兇悍,人輕為盜劫。或謂:
“
此嚴治之猶不能戢,公一以寬,恐不勝其治矣。
”
純仁曰:
“
寬出于性,若強以猛,則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兇民,取玩之道也。
”
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滿,皆屠販盜竊而督償者。純仁曰:
“
此何不保外使輸納邪?
”
通判曰:
“
此釋之,復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斃于獄中,是與民除害爾。
”
純仁曰:
“
法不至死,以情殺之,豈理也邪?
”
盡呼至庭下,訓使自新,即釋去。期歲,盜減比大半。
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純仁凡薦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議,其人不知自純仁所出。或曰:
“
為宰相,豈可不牢籠天下士,使知出于門下?
”
純仁曰:
“
但朝廷進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
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誼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
“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
。
”
(《宋史》列傳第七十三)
注
掊:搜括。
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白
其事于上
白:稟報
B
.神宗嘉納
之
納:采納
C
.擅發(fā)
常平粟賑貸
發(fā):征發(fā)
D
.詔遣使按
視
按:查究
9
.以下四組句子,分別表現范純仁
“
敢諫
”
和
“
愛民
”
的一組是(
)
A
.致主處身,二者胥失
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
B
.愿陛下圖不見之怨
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
C
.此何不保外使輸納邪?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
D
.法不至死,以情殺之,豈理也邪? 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范純仁認為朝廷軍費是由田稅所出,故懲治了毀損百姓莊稼的宮廷衛(wèi)士;他反對以變法搜括錢財,侵害百姓,認為這將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
.范純仁敢于彈劾權貴,他指出宰相富弼身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顧倚重,卻稱病家居,這是不肯效力君主、擔當重任的行為,也是立身處世方面的缺失。
C
.范純仁為政寬緩,對輕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樣使他們在獄中疾病而死,而是給他們自新的機會。這樣一之后,被關押的囚犯大半出獄了。
D
.范純仁擔任宰相時,依據公議薦舉人才,并不為了將人才羅致到自己門下,也不要被舉薦的人知曉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11
.(
1
)用斜線
“/”
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斷句。(
3
分)
人
雖
至
愚
責
人
則
明
雖
有
聰
明
恕
己
則
昏
茍
能
以
責
人
之
心
責
己
恕
己
之
心
恕
人
不
患
不
至
圣
賢
地
位
也
(
2
)將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
卿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
4
分)
②
會秋大稔,民歡曰:
“
公實活我,忍累公邪?
”
(
3
分)
參考答案:
8
.
C
(打開糧倉)
9
.
B
(
A
.后句是說范純仁性格平易寬厚,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別人,不屬于愛民。
C
.前句表現愛民,后句表現敢諫。
D
.前句是與下屬通判論應依法處置囚犯,不屬于敢諫)
10
.
C
(
“
期歲,盜減比大半
”
是說等到滿了一,盜竊案件比往減少了大半)
11
.(
1
)人
雖
至
愚
/
責
人
則
明
/
雖
有
聰
明
/
恕
己
則
昏
/
茍
能
以
責
人
之
心
責
己
/
恕
己
之
心
恕
人
/
不
患
不
至
圣
賢
地
位
也
(
2
)
①
你善于分析政事,應該為我逐條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為借鑒的天下安定和動亂的史實。(
4
分。
“
善
”“
宜
”“
條
”
各
1
分,定語后置句
1
分)
②
正遇上秋季大豐收,百姓高興地說:
“
您的確是救活了我們,怎么忍心連累您呢?
”
(
3
分。
“
會
”“
稔
”“
活
”
各
1
分)
參考譯文:
范純仁字堯夫,(范仲淹去世后),才出來做官。出任襄城縣知縣?h里有一處牧場,衛(wèi)士在那里牧馬,馬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范純仁抓捕了一個衛(wèi)士處以杖刑。這牧場本來不隸屬于縣里,管理牧場的官員發(fā)怒說:
“
這是皇帝的宮廷值宿護衛(wèi),你一個縣令怎么敢如此
?”
就把這事向皇上稟報,要立即予以審理治罪。范純仁說:
“
供養(yǎng)軍隊的錢物是由田稅所出,如果聽任他們糟蹋百姓的農田而不許追究,那么稅錢從哪里來呢
?”
皇上下詔釋放了他,并且允許把牧場交由縣里管理。
被任命為同知諫院。他上奏說:
“
王安石改變了祖宗法度,搜刮錢財,使民心不得安寧。《尚書》說:
‘
怨恨哪里在明處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見的地方啊。
’
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見的怨恨。
”
神宗說:
“
什么是你說的看不見的怨恨呢
?”
范純仁回答說:
“
就是杜牧所說的
‘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啊。
”
神宗贊許他,采納了他的意見,說:
“
你善于分析政事,應該為我逐條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為借鑒的天下安定和動亂的史實。
”
于是就寫了一篇《尚書解》獻給神宗皇上。富弼任宰相,稱病在家閑居,不理政務。范純仁說:
“
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顧和倚重,應當自己主動擔當國家的重任,可他卻為自己之事的憂慮超過了為眾人之事的憂慮,為自己疾病的憂慮超過了為國家的憂慮,在報效君主和立身處世兩個方面都有過失。
”
出任慶州知州。當時秦中一帶正遭饑荒,他自行決定打開常平倉放糧賑濟災民。下屬官員請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復,范純仁說:
“
等到有批復時就來不及了,我會獨自承擔這個責任。
”
有人指責他保全救活的災民數字不符合實際,皇上下詔派使臣來查辦。正遇上秋季大豐收,百姓高興地說:
“
您確實是救活了我們,我們怎么忍心連累您呢
?”
晝夜不停地爭著送糧歸還他。等到使臣到來時,常平倉的糧食已經沒有虧欠了。調任齊州知州,齊州的民俗兇暴強悍,百姓任意偷盜劫掠。有人認為:
“
這種情況嚴厲處置還不能止息,您一概寬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違法亂紀事情不能窮盡了。
”
范純仁說:
“
寬容出于人性,如果極力地嚴懲,就不能持久;嚴懲而不能持久,以此來管理兇暴的百姓,這是造成刁頑的方法啊。
”
有一處掌管刑獄的衙門常常關滿了囚犯,都是犯了盜竊罪行的屠夫商販之類的人,關押在這兒督促他們賠償的。純仁說:
“
這些人為什么不讓他們保釋后繳納呢
?”
通判說:
“
這些人(如果)被釋放,(就)又會作亂,官府往往會等他們因疾病死在獄中,這是為民除害啊。
”
純仁說:
“
依照法律,他們所犯的罪不至于死罪,卻因這樣的意愿而殺死他們,這難道是依法處理嗎
?”
將他們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訓誡讓他們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就把他們都釋放了。等到滿了一,盜竊案件比往減少了大半。
純仁凡是舉薦人才,一定憑天下公眾的議論,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純仁所推薦的。有人說:
“
擔任宰相,怎么能不羅致天下的人才,使他們知道出自自己的門庭之下呢
?”
純仁說:
“
只要朝廷用人不遺漏正直的人,為什么一定要讓他知道是我所推薦的呢
?”
純仁的性格平易寬厚,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別人,但認為是符合道義之處卻挺拔特立,一點也不屈從。從布衣到宰相,廉潔勤儉始終如一。曾經說過:
“
我平生所學,得益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盡。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同僚朋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離了這兩個字。
”
常常告誡子侄輩說:
“
即使是愚笨到了極點的人,要求別人時卻是明察的;即使是聰明人,寬恕自己時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別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已的心思寬恕別人,不用擔心自己不會達到圣賢的境界。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993057.html
相關閱讀:“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閱讀答案(附翻譯)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 閱讀答案(安徽高考試題)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遍喿x答案及翻譯
歐陽修《田家》閱讀答案
《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