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作新亭于馬退山之陽。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
昭其儉也。
是山?①然起于莽蒼之中,馳奔云矗,亙數(shù)十百里,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②,俗參夷徼③,周王之馬跡不至,謝公之屐齒不及,巖徑蕭條,登探者以為嘆。
歲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試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
暇。由是嘗徘徊此山,以寄勝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風止雨收,煙霞澄鮮,輒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揮絲桐,目送還云,西山爽氣,在我襟袖,以極萬類,攬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是亭也,僻
介閩嶺,佳境罕到,不書所作,使盛跡郁湮,是貽林間之愧。故志之。
滕縣公堂記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養(yǎng)也。才有大小,故養(yǎng)有厚薄。茍有益于人,雖厲民以自養(yǎng)不為泰④。是故飲食必豐,車服必安,宮室必壯,使令之人必給,則人輕去其家而重去其國。如使衣食菲惡不如吾私,宮室弊陋不如吾廬,使令之人樸野不足不如吾僮奴,雖君子安之無不可者,然人之情所以去父母捐墳墓而遠游者,豈厭安逸而思勞苦也哉!至于宮室,蓋有所從受,而傳之無窮,非獨以自養(yǎng)也。今日不治,后日之費必倍。而比年以來,所在務為儉陋,尤諱土木營造之功,欹⑤仄腐壞,轉以相付,不敢擅易一椽,此何義也?
滕,古邑也。在宋、魯之間,號為難治。庭宇陋甚,莫有葺者。非惟不敢,亦不暇。自
天圣元年,縣令太常博士張君太素,實始改作。凡五十有二年,而贊善大夫范君純粹,自公府掾謫為令,復一新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間,高明碩大,稱子男邦君之居。而寢室未治,范君非嫌于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昔毛孝先、崔季?用事,士皆變易車服以求名,而徐公不改其常,故天下以為泰。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以為嗇。君子之度一也,時自二耳。
元豐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尚書祠部員外郎直史館權知徐州軍事蘇軾記。
[注]①?(zú):險峻。②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京?二千五百里的地區(qū),為五服之中最遠之地。③徼(jiào):邊界,邊涯。④泰:驕縱傲慢。⑤欹(qī):斜,傾側。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和故政多暇
B.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
C.蓋有所從受,而傳之無窮
D.士皆變易車服以求名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乃壁乃涂,作我攸宇
B.①步山椒而登焉
C.①則人輕去其家而重去其國
D.①不敢擅易一椽,此何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