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
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
1
)首句
“
一上高樓萬里愁”
在整首詩中起
什么作用?(
4
分)
答:
(
2
)本詩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
分)
答:
參考答案:
12
.(1
)一個“
愁”
字籠蓋全篇(1
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1
分);與下文構成因果
關系,開頭講“
愁’
,下面則交待因何而愁(2
分)。
(2
)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
(2
分)。抒發(fā)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2
分)。
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
A
.開篇著一
“
愁
”
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筆觸低沉,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
?
B
.頷聯(lián)寓意深遠,以形象化的勾畫,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了詩人
“
萬里愁
”
的真實原因。
?
C
.頸聯(lián)虛實結合,以山雨降至時眼前實景疊合秦苑、漢宮等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
D
.尾聯(lián)對行人的囑托,是勸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學眼前東流的渭水,順其自然。
②
本詩開篇即言
“
愁
”
,結合全詩來看,作者寫了哪些
“
愁
”
?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4
分)
14
.
“
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
是詩文含蓄表達的一種方法。上面詩中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一句便具有言外之意,請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這種手法在古代詩句中頗為常見,如白居易的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朱熹的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請任選一個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詩文名句(除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之外)
,
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
200
字左右)(
1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3
.
①
(
3
分)
D [“
莫問當事
”
中飽含作者的沉痛,東流的渭水也非
“
順其自然
”
之意,詩人其實希望讀者從物是人非中思索歷史的教訓。
“
行人
”
可指友人,也可指
詩人自己。
②
(
4
分)
[
答案示例
]
(
1
)眼前處境之愁(思鄉(xiāng)之愁):詩人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楊柳,居然略類
江南,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
(
2
)物是人非、王朝衰敗之愁:秦苑漢宮的荒蕪,展現(xiàn)著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
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
“
萬里
”
推向
“
千古
”
。
[
評分標準:點出兩種愁,各
1
分;有分析,且較合理,各
1
分
]
14
.(
12
分)
[
答案要點
]
①
本句現(xiàn)多指局勢將有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比如沖突或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的緊張
氣氛等(理解準確,
2
分)。
②
另舉一例(
1
分),解釋出詩句的本意(
2
分),分析出
言外之意(
3
分)。
③
語言表達(
4
分)。
[
常見舉例又如陸游的
“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
”
,如王維的
“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如王國維提到的治學三境界
(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中的任意一句等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shici/580679.html
相關閱讀:杜甫《春日憶李白》閱讀答案及賞析
閱讀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附答案
《撼庭秋》閱讀答案
《與諸子登峴首》閱讀答案
《次石湖書扇韻(宋?姜夔)》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