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點穴生物解題典型錯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復習方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特邀嘉賓樹德中學:彭周元

選題原因:面對最后的20來天,同學們要對做過的試卷進行認真的研究,冷靜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查漏”再“補缺”,做到心中有數(shù),進行重點突破。分析錯題時,要尋找原因,是屬于知識性的缺陷,還是審題不慎,粗枝大葉,或是綜合分析能力較弱,表述的錯誤等等,讓自己在不斷的總結中前進。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lián)系,整理所學過的知識,多歸納、多總結,這樣,在做題時能更加準確地選擇和應用具體的知識。

下面列舉幾個同學們的典型錯誤:

一、不能抓住光反應與暗反應的聯(lián)系綜合分析光合作用的過程與結果

例1、下列與光合作用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離體的葉片可進行光合作用,并能在葉內檢測到淀粉的存在

B、光反應產生NADPH和ATP所需的能量來自少數(shù)葉綠素a將光能轉變成的電能

C、提取的葉綠體色素溶液只要給予適宜的溫度、光照和CO2

D、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傳遞光能

[解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單位是葉綠體,光反應的場所在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暗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而單純的色素是不能完成光合作用的。正確答案:C

[錯因]學生不能從能量角度正確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

[整理]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不斷轉化過程,光反應階段(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暗反應階段(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二、不能通過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掌握其相關計算

例2、將等量且足量的 蘋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1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如下表:

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蘋果果肉細胞在O2濃度為0--3%和5%―――25%時,分別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貯藏蘋果時,應選擇O2濃度為5%的適宜環(huán)境條件

C、O2濃度越高,蘋果果肉細胞有氧呼吸越旺盛,產生ATP越多

D、蘋果果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產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時間管理 [解析]蘋果果肉細胞在O2濃度為1%~3%時,有氧氣的吸收,說明也進行著有氧呼吸。在O2濃度為20%~25%時,氧氣吸收量相同,說明有氧呼吸的強度相同。蘋果果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產生的應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O2濃度為5%時呼吸作用最弱,是貯藏蘋果的適宜環(huán)境條件。正確答案:B

[錯因]不明確蘋果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的主要區(qū)別,不會通過計算分析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強度,不清楚儲藏水果的有利條件。

[整理]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相關比較:1、發(fā)生的場所;2、與氧氣濃度的關系;3、所需要的酶;4、最終產物;5、產生的能量多少等。

三、不明確植物個體發(fā)育的基本過程及發(fā)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

例3、下列關于大豆個體發(fā)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大豆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種子

B、大豆種子無胚乳是由于胚珠內極核未受精

C、大豆種子中貯存養(yǎng)料的結構是由受精卵發(fā)育來的

D、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可誘導大豆種子的形成

[解析]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應是受精卵。大多數(shù)雙子葉植物種子無胚乳是由于受精極核發(fā)育成的胚乳細胞,其營養(yǎng)物質被胚吸收。雙子葉植物卵細胞和極核的雙受精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大豆種子中貯存養(yǎng)料的結構是子葉,是由受精卵發(fā)育來的。對未授粉的花蕾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可以誘導無籽果實的形成,但不能誘導種子的形成。正確答案:C

[錯因]不明確無胚乳種子沒有胚乳的原因,不明確果實和種子是植物的不同器官。

[整理]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被子植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無籽果實的形成途徑。

專家點穴:總之,學生們在解答生物試題時,要做到細審題、挖深意、架橋梁,切忌急于下筆;同時注意突破思維定勢,把握試題中的關鍵要點,回歸到教材上的知識點上來,盡量減少過失性失分,相信你能得到較高的分數(sh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xuexi/81098.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復習:亞洲 歐洲 大洋州 南極洲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