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的憂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致奶奶)“我現(xiàn)在衷(終)于知道你們是什么人了。你也別解釋了,我知道了,你愛錢比愛我多。你也別解釋了,老天有眼,你死我都不會去看你一眼的,老天有眼。”

二、(致爺爺)“你們把錢好好留著吧!等你們死的時候,買一個牛*的骨灰盒,鉆石的。我沒什么好說了!”

三、(致奶奶和爺爺)“我這輩子不可能去看你們,我要去就遭天打雷劈。把給我的壓歲錢留給你們死了用吧!我現(xiàn)在跟你們沒關系了,你們沒(有)孫子,計(記)!”

看到這樣的文字,不禁使人驚愕,心里透出一種悲涼。不知道該孩子的爺爺奶奶是否氣暈過去?

這是一位15歲的初中生寫的,他要報名參加學校推薦的一個訓練籃球運動員的體校,學費每年25000元,向爺爺奶奶要錢。老人認為他幾門功課不及格,應先學好文化課。他沒要到錢,就發(fā)了這樣的短信。

知情人說,孩子的父親是“啃老族”,自己有工作,卻住在老人家里,吃住全由老人開支。子效父行,父親坐享其成,“啃”老家;孫子“啃”爺爺,理直氣壯,不滿足,就惡語出口,不惜傷天害理,竟說出滅絕人性的話。

“啃老族”是指當代社會上一些“啃”父輩的“寄生蟲”:他(她)已成年,不去工作或雖有工作,但吃喝全靠父母,甚至還要靠父母資助結婚、買房、買車。難怪一些老人驚呼要節(jié)衣縮食,準備“支啃基金”。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教育后代“自食其力”的傳統(tǒng),西方更是要孩子明確成人之后經濟自立的生活法則。這才是對子孫萬代負責的家教觀念。

現(xiàn)在時興舉行18歲“成人儀式”,希望這不要流于形式。成人,就意味著在思想上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在生活上“自食其力”。

“啃老族”使我們面臨后代之憂:今天,你“啃”老;明天,你的孩子將“啃”你。一代將不如一代。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旦不能“自食其力”,必將衰落下去。這是怎樣的“危機”啊!

談到孫子孝敬祖輩,不由地想起康熙皇帝盡孝?滴趸实鄣淖婺甘切⑶f太皇太后。祖母病重之時,康熙冒著寒冬,步行到天壇跪拜,為祖母祈禱。祖母病危時,康熙守在病床前35天,衣不解帶,夜以繼日地侍奉。應該說,康熙的至孝品德是他完成偉業(yè)的修身基石。

古往今來,有多少孝道故事感天動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身為兒女,應該懂得:孝心永遠不會大于母愛;在父母有生之年,唯恐盡孝不夠,怎能心安理得去“啃”老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zaojiao/11022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