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認識字快又多呢?說起來是非十分簡單的一件小事,就是從第一次給寶寶端起書本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寶寶讀。對于白紙一樣純潔的寶寶來說,任何詞匯于他都是全新的。“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大灰狼悠閑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剛學說話的寶寶聽來,并不覺得理解哪個更難。最初灌輸給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
一大部分的爸爸媽媽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認為寶寶聽不懂里面的話,把文字語變成成通俗的口語,這其實沒必要。正如一個從小講漢語的人面對英語時會有為難,而一個從小聽英語的寶寶卻從不覺得聽英語是件困難的事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擔心,寶寶天性中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給他“讀”或給他“講”,對他來說同樣有吸引力。
慢慢地,從開始的父母指著逐字逐句地念,改成讓寶寶指著,父母來讀。寶寶指到哪,父母讀到哪。這樣慢慢地使寶寶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系到了一起。父母帶寶寶到公共場所時,要不失時機地指給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車站給寶寶讀“禁止吸煙”,告訴寶寶這里人很多,空氣不好,這個牌子告訴大家不要在這里吸煙。讀得多了,許多“白字”自然就解決了。
讓小寶寶把學習漢字單詞融近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創(chuàng)造在龐大的閱讀基數之上,是一件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寶寶學起來輕松,大人實際上也輕松,事半功倍。識字的過程實際上是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必然。這個現象的發(fā)生,最終還是得益于教育,是家長有意無意間施行的一種正確教育方法收獲的成果。
總結:識字的過程實際上是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必然。這個現象的發(fā)生,最終還是得益于教育,是家長有意無意間施行的一種正確教育方法收獲的成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zaojiao/48780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