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詩眼】,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guān)鍵詞句。抓住詩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詩詞意蘊。
1.詩人的賞鑒能力、觀察力。
宋·蘇軾《次韻吳傳正<枯木歌>》:“君雖不作丹青手,詩眼亦自工識拔。”金元好問《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之四:“愚軒具詩眼,論文貴天然。”明袁宏道《與伯修書》:“近來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
2.指的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guān)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于藝術(shù)魅力,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
詩眼的獲得,需要提煉字句,務(wù)必要使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最能表現(xiàn)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這樣的詞句,要在詩詞的關(guān)鍵部位,具有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所以,詩眼的錘煉,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首詞通過描寫晚春時節(jié)海棠花的凋謝,抒發(fā)了詞人的感傷情緒。最后一句“應(yīng)是綠肥紅瘦”是這首詞的詞眼。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個抑郁的情境。
夜來風雨驟起,煩悶愁人,于是借酒澆愁,昏昏睡去,但一覺醒來,酒意并為消盡。三四兩句,寫在酒意朦朧中,記起了昨夜的風雨,它是否摧折了園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回答卻是漫不經(jīng)心的,居然說“海棠依舊”。這時,女主人不無嗔怪地連聲反問“知否?知否?”緊接著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幾個尋常字眼,經(jīng)李清照這門一組合,其色澤和韻味便油然而生。這只是就對風雨后的海棠樹的描繪而言。在描繪中還有更深一層的情意在。
這就是隨著對海棠花謝的深入描繪,詞人的惜春憐花的情緒也達到了高潮,在這種對春光的留戀與惜別中,委婉地寄寓著對自己青春將逝的煩悶與苦惱?梢姡@一句是含義豐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筆,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從而成為歷代人們傳誦的佳句。
3 “詩眼”一詞最早見于北宋。蘇軾詩云:“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范成大也在詩中寫到過“詩眼”:“道眼已盡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
總結(jié):詩歌的特點是高度簡潔凝練,因而它的語言更是高度個性化,經(jīng)常通過比喻、通感、雙關(guān)等表達語意,從而使人感到含蓄、朦朧、多義。在詩詞的語味中,要善于尋找最明亮的那顆珍珠,即警句,這是不可忽視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huzhong/206792.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語文閱讀題之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