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之地球儀教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之地球儀教學】,在地球儀上沒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系是整體而又近似于正確的。

  地球儀在中小學的地理教學中是一種必要的教具,它常用來說明以下內(nèi)容:

  一、地球

  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四季變化現(xiàn)象的成因

  分析地球的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二、經(jīng)緯線分布特點

  形狀方向長度

  知道經(jīng)緯網(wǎng)的作用

  三、世界海陸

  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關系及所處的緯度帶

  認識六大板塊位置

  認識主要地形區(qū)和主要大洲地形特點

  找出日界線的位置

  總結: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中國地球儀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屬于原始的繪制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huzhong/220428.html

相關閱讀:世界地理試題之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