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過程既使學生產生認知效應,也產生心理效應即情感。這兩種效應往往相互促進,良好的心理效應能夠增強教學的認知效應。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充分發(fā)揮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數(shù)學教學,情感,發(fā)揮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在大量研究后提出: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一個人智力很好,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沒有協(xié)調發(fā)展,可能會沒有什么成就;反過來,一個人智力因素一般,如果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照樣可以成材,而且當情感因素參與到智力活動后,智力活動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效果的好壞,除與學生基礎、智力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有關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情感因素,F(xiàn)代教育認為教學過程既使學生產生認知效應,也產生心理效應即情感。這兩種效應往往相互促進,良好的心理效應能夠增強教學的認知效應。許多研究表明,人的成功要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還有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培養(yǎng)的,所以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充分發(fā)揮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一、熱情洋溢,平易近人,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學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構成了中學數(shù)學教學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是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創(chuàng)造的,沒有學生的信任和支持,離開學生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教師對學生有深厚的感情,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位教師的情感越深,就越愛聽他的課,并且會加倍努力來學好這位教師的課;反之,受到某位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不但會對這位教師所教的課不感興趣,而且還會厭學,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比绻處熢谡n堂上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tài)度,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tài)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學生會由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從而愉快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化為行動,實現(xiàn)教師的期望;反之,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政治業(yè)務素質不滿意,或受到教師的漠不關心、過多的指責等,都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壞,從而對教師產生討厭、對抗的不良情感,繼而老師一上課心里就煩,對教師所講的知識也煩,甚至跟老師產生對抗,你讓這樣做我偏那樣做。學生的這種不良情感必然導致知識的傳授過程阻滯,宛如向板結成一塊的花盆中灌水,雖然上面滿溢,可是實際滲透滋潤不多。
我們曾在七年級入學新生中就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作過調查,其中一項是:“你對原來的數(shù)學老師怎么看?”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入學成績較好的學生都對自己原來的老師充滿了摯愛和尊敬,而成績較差的不少學生則對原來的老師有厭惡、抱怨情緒。教學實踐還表明,同一班學生對班主任教師所教的學科學得好一些,這也正說明了師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科情感。心理學家研究了學生智力、非智力及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即學生的學習成績取決于智力和非智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因此數(shù)學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學,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關心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誠心關心他(她)。我教的一位學生郭爽,就屬于這種類型的典型例子,教他以后,我與他成了朋友,他上數(shù)學課時特別認真,結果他數(shù)學考試在班上占前幾名,但其它科卻不怎么樣甚至還不及格,用他的話來說,不學好數(shù)學對不起老師。此例子可以感覺到情感因素對教學影響是挺大的。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276132.html
相關閱讀:數(shù)學學習的特征與一般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