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關系:
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關系:三大營養(yǎng)物質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知識點撥:
1、蛋白質和糖的轉化關系:幾乎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轉化成糖類;
2、糖類代謝與蛋白質代謝的關系: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非必需氨基酸。糖類在分解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產生相應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而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
3、脂肪和糖類的轉化關系
脂肪分解產生的甘油和脂肪酸都能夠轉變成糖類。
4、蛋白質代謝與脂肪代謝的關系
一般來說,動物體內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過不同途徑可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
5、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條件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類氧化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集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6、人體內的物質代謝是一個完整的同意過程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糖代謝
糖代謝:
知識拓展:
1、血糖的來源除了定義中給出淀粉(主要是食物中的淀粉)之外,還有非糖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的轉化和肌糖原的分解。
2、蛋白質轉化成血糖的時候主要是脫氨基作用形成,而脫去的氨基主要形成尿素隨尿液排出。
3、糖類、脂肪、蛋白質三者轉化成血糖提供能量的順序是糖類、脂肪、蛋白質依次進行的。
4、空腹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爾/升(12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復測定可診斷為糖尿病。
(3)、當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漿血糖在6.4毫摩爾/升(115毫克/分升)以上,應做糖耐量試驗。
(4)、當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5、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時: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時:第三小時后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2]
6、糖尿是糖尿病患者的癥狀,但是如果有尿糖現(xiàn)象,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時候一次性吃糖多的話也會出現(xiàn)尿糖。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脂質代謝
脂質代謝:
1、脂肪的位置及代謝:
2、脂肪的作用:
脂肪不僅是儲能物質,還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體,有保溫的作用,具有緩沖和減壓的作用。
知識點撥:
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的代謝:
蛋白質的代謝過程圖解:
知識點撥:
1、轉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種氨基酸alpha-氨基轉移到一種alpha-酮酸上的過程。轉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一種途徑。其實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與alpha-酮酸的酮基進行了交換。氨基酸種類改變,數(shù)目不變。結果是生成了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種新的alpha-酮酸。反應由轉氨酶和其輔酶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維生素B6的衍生物。人體內最重要的轉氨酶為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它們是肝炎診斷和預后的指標之一。
2、體內大部分氨基酸都可以參與轉氨基作用,例外:賴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鳥氨酸的δ-氨基也可通過轉氨基作用被脫掉。
舉例:alpha-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反應可逆)
這樣生物體內就可以自我合成某些氨基酸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277724.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知識點: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