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水作用:侵蝕?沖刷:溝谷、峽谷、瀑布等,如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
溶蝕: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積?山麓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2)風力作用:侵蝕?風蝕溝谷、風蝕洼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如戈壁
堆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蝕?角峰、冰斗、U形谷堆積?冰磧丘
(4)波浪作用:侵蝕?海蝕地貌(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洞等)堆積?海灘(泥質海灘、沙質海灘)
地表形態(tài)是內、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一直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291815.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知識點:森林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