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中的化學知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天工開物》為明代科學家宋應星于崇禎十年(1637)所著。全書分18卷:一、乃粒(五谷);二、乃服(紡織);三、彰施(染色);四、粹精(糧食加工);五、作咸(制鹽);六、甘嗜(制糖):七、陶埏(陶瓷);八、冶鑄(鑄造);九、舟車(車船);十、錘鍛(鍛造);十一、燔石(焙燒礦石);十二、膏液(油脂);十三、殺青(造紙);十四、五金(冶金);十五、佳兵(兵器);十六、丹青(朱墨);十七、曲蘗(制曲);十八、珠玉(珠玉寶石);插圖122幅。圖文并茂,比較全面地記述了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堪稱中國17世紀的生產(chǎn)技術百科全書,已譯成日、英、法、德等文字。所記述的化學知識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明代對化學變化過程的認識水平。

  在化學理論方面,基本上沿用陰陽五行說來解釋化學變化,如火藥燃爆,是由于“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于無隙可容之中”。又如描述顏料制備:“夫亦依坎附離,而共呈五行變態(tài)!彼鲢y朱制備,用水銀一斤和過量的硫(石亭脂)二斤進行反應,得到上朱十四兩、次朱三兩五錢,共得朱(硫化汞)十七兩五錢。產(chǎn)物銀朱比反應物水銀多出一兩五錢,宋應星的解釋是:“出數(shù)借硫質而生”(《丹青·朱》),其中孕育著化合概念和質量守恒定律的思想胚芽。

  在化學工藝方面,記述了冶金、分金、鉛丹、鉛白、銀朱、煤炭、石灰、礬、炭黑、染料、顏料、陶瓷、制曲、釀酒等化工過程和技術。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世界上第一次記述了由爐甘石(碳酸鋅)還原成鋅的火法煉鋅技術,并第一次對煤進行分類。其次,書中所記述的銀朱、鉛白等制備方法,至今歐洲仍稱贊為“中國方法”。

  在化學術語方面,有:“點”、“養(yǎng)”、“升”、“升煉”、“鍛”、“炙”、“飛”、“固濟”、“化”、“淋”、“漉”、“淬”、“結成”(重結晶)等名詞。

  在化學反應類型方面,書中蘊含著:①中和反應,如加石灰于蔗汁中,以達到非糖分凝聚的最佳pH值;②分解反應,如燒石灰;③置換反應,如濕法冶銅;④氧化還原反應,如火藥燃爆;⑤絡合反應,如媒染;⑥聚合反應,如桐油熟煉;⑦酶催化反應,如釀酒、利用豬胰消化絲膠、利用自然發(fā)酵除去木質素等等。

  來源:互動百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303623.html

相關閱讀:重要物質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