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維的境界》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王維的境界 錢穆 ① 最近偶 然看《紅樓夢》,有一段話,現(xiàn)在拿來作為開始。林黛玉講到陸放翁的兩句詩: 重簾不卷留香久 古硯微凹聚墨多 有個丫鬟很喜歡這一聯(lián),去問林黛玉。黛玉 王維的境界
錢穆
 、
最近偶 然看《紅樓夢》,有一段話,現(xiàn)在拿來作為開始。林黛玉講到陸放翁的兩句詩:
重簾不卷留香久
古硯微凹聚墨多
有個丫鬟很喜歡這一聯(lián),去問林黛玉。黛玉說:“
這種詩千萬不能學,學作這樣的詩,你就不會作詩了。”
下面她告訴那丫鬟學詩的方法。她說:“
你應當讀王摩詰、杜甫、李白跟陶淵明的詩。每一家讀幾十首,或是一兩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會懂得作詩了。”
這一段話講得很有意思。
 、
放翁這兩句詩,對得很工整。其實則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沒有人。若說它完全沒有人,也不盡然,到底該有個人在里面。這個人,在書房里燒了一爐香,簾子不掛起來,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寫字,或作詩。有很好的硯臺,磨了墨,還沒用。則是此詩背后原是有一人,但這人卻教什么人來當都可,因此人并不見有特殊的意境,與特殊的情趣。無意境,無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
此刻先拿黛玉所舉三人王維、杜甫、李白來說,他們恰巧代表了三種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學問。王摩詰是釋,是禪宗。李白是道,是老莊。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詰詩極富禪味。后來人論詩,主張要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但作詩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呢?我們可選摩詰一聯(lián)句來作例: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此一聯(lián)拿來和上引放翁一聯(lián)相比,兩聯(lián)中都有一個境,境中都有一個人。“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說過,F(xiàn)在且講摩詰這一聯(lián)。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聽到窗外樹上果給雨一打,樸樸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蟲,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燈下,聽到外面山果落,草蟲鳴,當然還夾著雨聲。這樣一個境,有情有景,把來和陸聯(lián)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動的,另一方卻是死而滯的了。

這一聯(lián)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鳴字。在這兩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氣息來。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給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樸樸地掉下。草蟲在秋天正是得時,都在那里叫。這聲音和景物都跑進到這屋里人的視聽感覺中。那坐在屋里的這個人,他這時頓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時又感到此凄涼。生命表現(xiàn)在山果草蟲身上,凄涼則是在夜靜的雨聲中。我們請問當時作這詩的人,他碰到那種境界,他心上感覺到些什么呢?我們如此一想,就懂得“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這八個字的涵義了。正因他所感覺的沒講出來,這是一種意境。而妙在他不講,他只把這一外境放在前邊給你看,好讓讀者自己去領略。若使接著在下面再發(fā)揮了一段哲學理論,或是人生觀,或是什么雜感之類,那么這首詩就減了價值,詩味淡了,詩格也低了。
 、
但我們看到這兩句詩,我們總要問,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覺了些什么呢?我們也會因為讀了這兩句詩,在自己心上,也感覺出了在這兩句詩中所涵的意義。這是一種設身處地之體悟。亦即所謂欣賞。我們讀上舉放翁那一聯(lián),似乎詩后面更沒有東西,沒有像摩詰那一聯(lián)中的情趣與意境。摩詰詩之妙,妙在他對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雖沒有寫出來,但此情此景,卻盡已在紙上。這是作詩的極高境界,也可說摩詰是由學禪而參悟到此境。
節(jié)選自《中國文學論叢•
談詩》有刪改
1.
對“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指的是全詩有著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詩的背后要有人。
B
.指的是做詩要有禪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須 是富有動感的景色。
C
.指的是一個字都不寫,卻能讓讀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氣息。
D
.指的是不直接講出作者所感覺的,而是讓讀者通過外境去領略詩歌的意境。
2.
根據(jù)文章的第四段進行判斷,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
.“
落”
字和“
鳴”
字用得好,是因為這兩個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氣息。
B
.“
落”
字體現(xiàn)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襲的脆弱,“
鳴”
字表現(xiàn)了草蟲夜半哀鳴的凄涼。
C
.王維“
頓然”
感到此生命同時又感到此凄涼,這正是詩中禪意之所在,別有意境。
D
.這一聯(lián)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讓讀者自己去領略,若是直接抒發(fā)議論,就降低了詩格。
3.
下列和文章相關的論述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學詩應以王維、杜甫、李白、陶淵明為宗師,向陸游學無異于問道于盲。
B
.陸放翁的這一聯(lián)雖然對仗工整,形式整飭,但并無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
.只有參禪悟禪,才能體味到“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中蘊含的無限深意。
D
.按照作者的評價標準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比文中所舉兩例更為高妙。
參考答案:
1D 2B 3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373081.html

相關閱讀:《顛覆性技術:在痛苦與快樂間流轉》閱讀答案及思路點撥
《讓“藝術鮮花”植根“生活泥土”》閱讀答案
《博客語文:性情展銷會》閱讀答案
《常人豈可“無法”》閱讀答案
“孔子被稱為圣人還是孔老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