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①
我無詩才,不免會歪解前人的詩。比如黃庭堅的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燈
”
,我特別喜歡,不為別的,想自己也算久經(jīng)
“
江湖夜雨
”
;而執(zhí)教以來,能讓自己感到欣慰的,則是我的
“
桃李春風
”
。不想有一日見劉心武先生大文稱夢中得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燈
”
佳句,更因為夢外有夢,竟申明專有,不肯與人共美,終于貽笑大方。以后一想到這兩句詩就不能不想到這一段趣話,也就多了一笑。另有
“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
,也是寫有
“
桃李
”
的好句,我對此也做過自以為有趣的曲解,但是畢竟是一廂情愿,
“
桃李
”
會領你的情嗎?
②
淚,不過是有點咸味,而世俗的見解,永遠有殺傷力。
③
新春的時候,接到不少學生打來的問候電話。曾有人說過,當教師最大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就是總有人想著你。這話固然是不錯的。教師就應該是不滅的燈,不是蠟燭,燒完了就拉倒,也不是手電筒要用的時候可以任意擰亮。社會總是把教師這種職業(yè)比喻得不盡恰當。有些也嘩眾取寵,我曾聽某教師激動地宣稱:
“
學生是我們的上帝
”
,我想他是把自己比作商店營業(yè)員了。
④
很慚愧,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過是階段性的。也就是說,
“
照這一陣子,后來就未必管用了
”
。學生一走上社會,過上一段時間就會說,我們在學校把社會想得太美好了,沒有想到社會有如此陰暗復雜的一面。曾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一個人在
14
歲的時候不是理想主義者,他是可悲的;如果他到
40
歲的時候還是理想主義者,那他是不幸的。
——
我起先驚訝于學生的世故,把這種話扔給老師,后來總算明白:就總體而言,我們學校階段性的教育,目前還不是社會風氣的對手。
⑤
有學生在京城當上了處長,偶爾來電話總要告訴我他又見到誰誰了
,
他的享受待遇又加上什么項目了。我覺得,教師要了解學生,他的學生也要能了解教師,這個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所以我常常譴責自己。處長學生問我
“
怎么還是教師一個
”
,為什么沒有一官半職,開導我:做具體工作太苦太沒意思,
“
搞搞管理工作才是正途
”
;接著又談到為水災災民捐款
“
沒意思
”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學生敢對教師說這樣的話,我在祝他飛黃騰達后放下電話。想到權力這種東西真是厲害,一個人有了一點權力,就敢向他先前的教師的人生觀挑戰(zhàn)了。我不能耍賴,說那不是我學生。你在學校的時候,我的確沒發(fā)現(xiàn)他有那樣的鴻鵠之志。又有個告訴我,他每過準備探親時,行包都被有各種愿望的部下塞得滿滿的。而現(xiàn)在都
作興送錢了,他說這樣的話時用的是無奈的口吻,但話語中也不無得意,
——
這月,能夠受賄仿佛也是一種資格。也有位學生勸我
“
凡事不必認真
”
,以前他是個很有自尊心的人,據(jù)說現(xiàn)在連老同學去找他辦點事,也不得不備一份禮物了。
⑥
我就此想起清初舊事,記得不甚清楚,好像是先生反清不肯投降,已經(jīng)留了辮子的學生苦口婆心地來勸他。民國時奉系軍閥攻涿州,傅作義死守;張學良久攻不下,就把傅作義在講武堂的老師請來了。老師勸傅放下武器,傅執(zhí)弟子禮,說,我跟老師學軍事的時候,老師沒教過我投降,所以學生不能從命了。
⑦
社會風氣不好是事實,但是如果因風氣不好,就蹩進鮑魚之肆,則是本身素質(zhì)的問題,不能全賴在社會風氣上去。再說,我的老師沒教過我投降,我總不能拿著白旗跟在已經(jīng)向錢權投降的學生后面亦步亦趨吧?
(
選自《新視野》
)
6.
第
①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批評劉心武先生,不肯與人共美。
B.
借引用的詩句,導出本文的話題。
C.
提出全文中心,表明自己的見解。
D.
表明自己對
“
桃李春風
”
的理解。
7.
第
①
段,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燈
”
原是寫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文中有意將
“
桃李春風
”“
歪解
”
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
“
江湖夜雨
”“
歪解
”
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第
③
段,
“
教師就應該是不滅的燈。
”
這句話的含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第
④⑤
兩段,作者委婉表達了自己
□□
和
□□
的心情。因為他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第
⑥
段,作者引用
“
清初舊事
”
及傅作義的事例,意在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態(tài)度。
11.
對全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 ()
A.“
世俗的見解
”
,主要指后文中某些學生的錢權思想。
B.“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
出自辛棄疾詞。
C.“
學生是我們的上帝
”
,是一種嘩眾取寵的錯誤觀點。
D.
④⑤
兩段的學生事例,都是取自已經(jīng)走向社會的學生。
E.
作者用
“
鮑魚之肆
”
來比喻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與環(huán)境。
F.
作者并不同意
“
桃李滿天下
”
是教師最大幸福的說法。
12.
結(jié)合全文看,標題
“
風雨桃李
”
頗含深義,請分析一下,作者借此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B (2
分
)
7.
朝氣蓬勃的學生;教師辛勤的勞動
(4
分,各
2
分
)
8.
對學生的教育不應該是階段性的,而應該是長久的、終身的
(2
分
)
9.
慚愧
(
內(nèi)疚
)(1
分
)
;自責
(1
分
)
;學校階段性的教育,目前還不是社會風氣的對手
(2
分
)
10.
堅守一位正直教師的良心,不因?qū)W生的勸告而向社會的不良風氣投降
(3
分
)
11.D(
有在校學生的例子
)
、
F(
作者同意這種說法,但不滿足于這種說法
)(4
分,各
2
分
)
12.
為處在社會風雨中的學生擔憂,希望走向社會的學生能經(jīng)受社會風雨的考驗,不要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3
分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479533.html
相關閱讀:《“有態(tài)度”的文化》閱讀答案
《何處是江南》閱讀
王安憶《話說父親》閱讀答案
《村味 陳啟文》閱讀答案
牛漢《海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