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識點大全(201-220)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變質巖。



  202、常見巖石玄武巖、花崗巖;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大理巖、板巖。



  203、地殼物質循環(huán)規(guī)律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204、地質作用的概念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作用。



  205、地質作用的分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207、地殼運動的兩種類型及其影響水平運動褶皺山系、裂谷海洋、升降運動(海陸變遷。



  208、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板塊交界地殼活動。板塊運動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塊的名稱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



  210、板塊相對移動形成的地貌張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溝、島弧鏈、海岸或褶皺山脈)



  211、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海嶺和斷層(大多在洋底)、海溝和造山帶(大多在陸地邊緣)



  212、地質構造的概念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



  213、地質構造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下沉巖塊)。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積物,成為山嶺。



  215、斷層構造分布的實例東非大裂谷;華山、廬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斷層(隧道、水庫)。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



  218、流水與風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類型黃土高原、瀑布、峽谷、沖積扇、三角洲;風蝕洼地、沙丘等。



  219、水資源的概念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220、陸地水的分類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564769.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提綱:地球上的大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