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夏侯淵傳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夏侯淵傳原文
夏侯淵字妙才,敦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穎川太守。及與袁紹戰(zhàn)于官渡,行督軍校尉。紹破,使督兗、豫、徐州軍糧。時軍食少,淵傳饋相繼,軍以復振。昌?反,遣于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并力,遂擊?,降其十余屯,?詣禁降。淵還,拜典軍校尉。濟南、樂安黃巾徐和、司馬俱等攻城,殺長吏,淵將泰山、齊、平原郡兵擊,大破之,斬和,平諸縣,收其糧谷以給軍士。十四年,以淵為行領(lǐng)軍。太祖征孫權(quán)還,使淵督諸將擊廬江叛者雷緒,緒破,又行征西護軍,督徐晃擊太原賊,攻下二十余屯,斬賊帥商曜,屠其城。從征韓遂等,戰(zhàn)于渭南。又督朱靈平?糜、(氵干干)氐。與太祖會安定,降楊秋。
十七年,太祖乃還鄴,以淵行護軍將軍,督朱靈、路招等屯長安,擊破南山賊劉雄,降其眾。圍遂、超余黨梁興于?,拔之,斬興,封博昌亭侯。馬超圍涼州刺史韋康于冀。淵救康,未到,康敗。去冀二百余里,超來逆戰(zhàn),軍不利。(氵干干)氐反,淵引軍還。十九年,趙衢、尹奉等謀討超,姜敘起兵鹵城以應之。衢等譎說超,使出擊敘,于后盡殺超妻子。超奔漢中,還圍祁山。敘等急求救,諸將議者欲須太祖節(jié)度。淵曰:“公在鄴,反復四千里,比報,敘等必敗,非救急也!彼煨校箯?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后。?至渭水上,超將氐、羌數(shù)千逆?。未戰(zhàn),超走,?進軍收超軍器械。淵到,諸縣皆己降。韓遂在顯親,淵欲襲取之,遂走。淵收遂軍糧,追至略陽城,去遂二十余里,諸將欲攻之,或言當攻興國氐。淵以為遂兵精,興國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擊長離諸羌。長離諸羌多在遂軍,必歸救其家。若[舍]羌獨守則孤,救長離官兵得與野戰(zhàn),可必虜也。淵乃留督將守輜重,輕兵步騎到長離,攻燒羌屯,斬獲其眾。諸羌在遂軍者,各還種落。遂果救長離,與淵軍對陳。諸將見遂眾,惡之,欲結(jié)營作塹乃與戰(zhàn)。淵曰:“我轉(zhuǎn)斗千里,今復作營塹,則士眾罷弊,不可久。賊雖眾,易與耳!蹦斯闹笃扑燔,得其旌麾,還略陽,進軍圍興國。氐王千萬逃奔馬超,余眾降。轉(zhuǎn)擊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糧谷牛馬。乃假淵節(jié)。
初,?罕宋建因涼州亂,自號河首平漢王。太祖使淵帥諸將討建。淵至,圍?罕。月余拔之,斬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淵別遣張?等平河關(guān),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為亂逆三十余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guān)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于爾不如也!荒,增封三百戶,并前八百戶。還擊武都氐羌下辯,收氐谷十余萬斛。太祖西征張魯,淵等將涼州諸將侯王已下,與太祖會休亭。太祖每引見羌、胡,以淵畏之。會魯降,漢中平,以淵行都護將軍,督張?、徐晃等平巴郡。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將軍。二十三年,劉備軍陽平關(guān),淵率諸將拒之。相守連年。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跳?戰(zhàn),?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為備所襲,淵遂戰(zhàn)死。謚曰愍侯。
初,淵雖數(shù)戰(zhàn)勝,太祖常戒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淵妻,太祖內(nèi)妹。長子衡,尚太祖弟海陽哀侯女,恩寵特隆。衡襲爵,轉(zhuǎn)封安寧亭侯。黃初中,賜中子霸,太和中,賜霸四弟,爵皆關(guān)內(nèi)侯。霸,正始中為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素為曹爽所厚。聞爽誅,自疑,亡入蜀。以淵舊勛赦霸子,徙樂浪郡。霸弟威,官至兗州刺史。威弟惠,樂安太守。惠弟和,河南尹。衡薨,子績嗣,為虎賁中郎將?冝。子褒嗣。
三國志?夏侯淵傳翻譯
夏侯淵字妙才,是夏侯?同族弟。太祖當年居家的時候,曾有涉及天子的案件發(fā)生,夏侯淵代人受過,太祖去營救他,才得免罪。太祖起兵,即任夏侯淵為別部司馬、騎都尉跟隨太祖,升遷為陳留太守,又轉(zhuǎn)為潁川太守。到和袁紹在官渡作戰(zhàn)時,兼任為督軍校尉。袁紹的軍隊被攻破后,太祖就派他督領(lǐng)兗州、豫州、徐州的軍糧;當時軍中的糧食非常的缺乏,夏侯淵即刻用騎乓傳送糧食,使得糧食不斷,軍隊才得以振復。后來昌?造反,太祖派遣于禁去追擊,沒有攻拔下來,于是再度的派遣夏侯淵和于禁合力征討,終于擊潰了昌?,使得昌?的十多個屯長均帶領(lǐng)部下來歸降,昌?也前往向于禁投降。
夏侯淵帶兵回來后,拜為典軍校尉。濟南、樂安的黃巾賊徐和、司馬俱等率兵攻城,殺害長吏,夏侯淵率領(lǐng)泰山、齊、平原郡的軍隊出擊,一舉大破,斬殺了徐和,平定了各縣,收搜了他們的糧食來供給自己的兵士們食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以夏侯淵兼代領(lǐng)軍。太祖征討孫權(quán)回來后,即派遣夏侯淵率領(lǐng)所有的大將追擊廬江一帶的反叛者雷緒,雷緒兵敗,接著夏侯淵又兼代征西護軍,統(tǒng)率徐晃出擊太原一帶的賊兵,攻下了他們二十多個屯軍,斬殺了賊兵的主帥商曜,屠滅了他所守的城鎮(zhèn)。又追隨太祖征伐韓遂等人,在渭南一帶作戰(zhàn),又督導朱靈平定了?糜、氐。和太祖在安定會合,迫使楊秋投降。
建安十七年(公元22年),太祖回到了鄴,即以夏侯淵兼任護軍將軍,統(tǒng)領(lǐng)朱靈、路招等人屯守長安,攻破了南山賊劉雄,使他的屬眾全部歸降。更進而圍攻了韓遂、馬超的余黨梁興在?縣,攻下了?縣,斬殺了梁興,封為博昌亭侯。馬超在冀圍攻涼州刺史韋康,夏侯淵前往救韋康,援兵還沒到,韋康已經(jīng)被擊敗。在距離冀地二百多里的地方,馬超派兵出來迎戰(zhàn),然而戰(zhàn)況不佳。后來氐造反,夏侯淵率軍回來。建安十九年(公元24年),趙衢、尹奉等計劃征討馬超,于是姜敘在鹵城起兵和他們相呼應。趙衢等人詐騙馬超,讓他出兵攻打姜敘,然后把馬超的妻子全部斬殺。馬超奔逃到漢中,進而包圍了祁山。姜敘等人萬分焦急地想求取救兵,那些將領(lǐng)們商量的結(jié)果仍想等待太祖的符節(jié)命令才采取行動。夏侯淵說道:“太祖在鄴,往返需四千里路程,等到太祖批示之后行事,那么姜敘一定失敗,這不是救急之道!庇谑前l(fā)兵出救姜敘,派張?統(tǒng)領(lǐng)步騎五千名作前鋒,從陳倉的狹道行軍進入,夏侯淵親自在后面指揮運糧的事。張?來到渭水附近,馬超率領(lǐng)氐、羌族人組成的軍隊數(shù)千人來迎戰(zhàn)張?。戰(zhàn)爭還沒展開,馬超帶兵逃走了,張?進軍收取馬超軍隊遺留的各種器械。
夏侯淵率兵到達的時候,所有的縣城均已歸降。韓遂屯兵在顯親,夏侯淵想帶兵襲擊他,韓遂因而逃走。夏侯淵收取了韓遂的軍糧,直追到略陽城,距離韓遂只有二十多里路了,一些大將們均想進兵攻打他,有人建議應當攻打興國氐族。夏侯淵卻認為韓遂的兵卒精銳,興國城堅固,倉猝之間是無法攻打下來的,倒不如出兵襲擊長離一帶的羌族。長離的羌族人大部分均在韓遂的部隊中,一定會回去救助他的家族。因此韓遂如果舍棄羌族而獨守,勢必孤單無助,如果他要援救長離,那么官兵可以和韓遂在原野作戰(zhàn),如此必可俘虜韓遂。夏侯淵便留下將領(lǐng)們看守軍中的器械糧秣等,而率領(lǐng)輕裝疾行的步兵騎兵前往長離,攻取而燒毀了羌族的各屯,大有斬獲。一些在韓遂屬下的羌人,心中大亂,都各自回到本族的部落。韓遂果然也率兵去救長離,和夏侯淵的軍隊形成對陣的局面。將領(lǐng)們一看韓遂部下眾多,內(nèi)心都感到厭懼,想扎營修壕塹做好防御工事再與韓遂決戰(zhàn),夏侯淵卻認為:“我們部隊輾轉(zhuǎn)千里和韓遂作戰(zhàn),而今又要修筑營塹工事然后再出兵,如此下來士卒徒眾一定疲憊不堪,是無法持久的。賊兵雖多,還是很容易打敗他們的!庇谑菗艄某霰,一舉大破了韓遂的軍隊,奪取了韓遂指揮作戰(zhàn)的旌旗,回到了略陽,然后再進兵圍攻興國。迫使氐族的領(lǐng)袖王千萬逃離而奔附馬超,其他的屬眾也都向夏侯淵求降。然后夏侯淵又出擊高平、屠各一帶地方,這一帶的兵卒也都潰散而逃走,夏侯淵收取他們的牛馬米谷,太祖曹操即授夏侯淵假節(jié)。
起初,?罕人宋建以涼州為根據(jù)地而叛亂,自稱河首平漢王。太祖派夏侯淵督率各將領(lǐng)討伐宋建。夏侯淵至,圍攻?罕縣,經(jīng)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即攻下來,斬殺了宋建以及他所設置的丞相以下的官員。夏侯淵又另外派遣了張?等人去平定河關(guān),渡過了黃河,進入了小湟中,黃河以西一帶的羌族人均投降,隴右一帶地區(qū)也平定了。太祖于是下令說:宋建叛亂了三十多年,夏侯淵一舉而平滅,在關(guān)右地區(qū)威風凜凜,沒有對手。仲尼曾說過:我和你均不如他。現(xiàn)在我也用這話贊美夏侯淵。到了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6年),增封夏侯淵三百戶的封邑,合并以前的共八百戶。后來又還擊武都、氐、羌以及下辯一帶地方,收取了氐人的米谷糧食十多萬斗。后太祖向西征討張魯,夏侯淵等率領(lǐng)涼州的一些將領(lǐng)、王侯以下的人員,和太祖在休亭相會合。太祖每次引見羌、胡時,即以夏侯淵的戰(zhàn)功向他們夸耀,并使他們因而心生畏懼。適逢張魯投降,漢中的一帶平定,即以夏侯淵兼任都護將軍,督領(lǐng)張?、徐晃等平定巴郡。太祖回到鄴地,夏侯淵留守漢中,又拜夏侯淵為征西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8年),劉備駐軍在陽平關(guān),夏侯淵率領(lǐng)屬將們抵御劉備,連年相峙。二十四年(公元29年)正月,劉備在夜晚圍攻而火燒了夏侯淵修筑的軍營防御工事??用帶枝樹木削尖埋植地下以阻止敵人前進??鹿角。夏侯淵即派遣張?護衛(wèi)東圍,自己率領(lǐng)輕裝疾行的兵卒保護南圍。劉備向張?挑戰(zhàn),張?的軍隊作戰(zhàn)不利。夏淵即分了一半自己屬下的兵士前往救助張?,夏侯淵被劉備所襲擊,終于死在戰(zhàn)陣中。謚號是愍侯。
當初,夏侯淵雖然在作戰(zhàn)中屢次勝利,太祖卻常告誡他說:身為將領(lǐng)當會有膽怯的時候,不可一味的只知賣弄自己的勇猛。身任大將應當以勇猛為根本,再輔之以智謀計策來行事。如果只知任氣使勇,那只能和一個匹夫相敵而已。
夏侯淵的妻子,是太祖的妻妹。長子夏侯衡,娶了太祖的弟弟海陽哀侯的女兒,因而恩信寵愛更加隆盛。夏侯衡襲父爵位,轉(zhuǎn)封為安寧亭候。文帝黃初(共七年,公元220—226年)年中,賜給夏侯淵的中子夏侯霸爵位,到了太和(魏明帝年號,太和共六年,公元227—232年)中,賜與夏侯霸的四個弟弟,爵位都是關(guān)內(nèi)侯。夏侯霸,在正始(齊王芳年號,共九年,公元240—248年)年中為征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為博昌亭侯,素來深受曹爽的厚待。后來聽到曹爽被殺,自己怕被連累,逃入蜀中。朝廷因為顧念夏侯淵從前的功勛而赦免了夏侯霸的兒子,從居樂浪郡。夏侯霸的弟弟夏侯威,官也做到兗州刺史。夏侯威的弟弟夏侯惠,官至樂安太守,夏侯惠的弟弟夏侯和,官至河南尹。夏侯衡死,他的兒子夏侯績嗣位,官做到虎賁中?將。夏侯績死,他的兒子夏侯褒嗣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shiju/490218.html
相關(guān)閱讀:杜甫《野望因過常少仙》原文及翻譯 賞析
張若虛的兩首詩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