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寶寶的年齡一天比一天大,孩子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再有就是形成孩子的性格,對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來說那種因素比較重要呢,通過下面的內(nèi)容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怎樣才是對孩子性格形成有益的方面。
一.理智型媽媽
典型個案:
陳淑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她處理事情井井有條,面對問題理性冷靜,從不感情用事。理性是陳淑最為推崇的品質(zhì),遵章辦事是陳淑的行動準則。無論何人何事,陳淑首先想到的就是規(guī)則。有時公司的同事覺得陳淑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她嚴于律己,待人待己一視同仁,他人也無話可說。陳淑的精明強干在公司中有口皆碑,頗得領(lǐng)導信任和倚重,不過和同事們關(guān)系都一般。在家中,陳淑也是一個有規(guī)則的人。3歲的兒子和她很像,循規(guī)蹈矩,事事都要講規(guī)則。
在養(yǎng)育寶貝過程中,“理智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xiàn)
1. 經(jīng)常對孩子說教,講道理,卻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
孩子難以從母親身上看到情感反饋。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嬰幼兒通常會把媽咪的表現(xiàn)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疑惑、進而認定:“媽咪不喜歡我!睂τ诤⒆佣,他的看法就是現(xiàn)實。而這樣的“現(xiàn)實”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孩子會認同他認定的“媽咪的看法”,也會不喜歡自己,從而埋下自卑的引線。
2. 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精明強干的理智型媽咪,對于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通常能夠事先洞察。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避免以后的麻煩,理智型的媽咪通常會提前考慮并指導孩子,給孩子現(xiàn)成答案,卻很少給于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
理智型的媽咪沒有想到,在面對問題時不斷嘗試,并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是個體能力發(fā)展的主要途徑。經(jīng)驗是可以傳授的,但是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培養(yǎng)。幫助孩子解決一時的問題,看似簡單高效,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依附于母親長大的孩子,由于沒有實踐經(jīng)驗,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責任心、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差。生理上已經(jīng)成熟,心理上卻依然幼稚。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知所措,不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等。
3.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咪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zhì)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并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咪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于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咪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咪往往不甚關(guān)注,不能做出適當?shù)姆磻踔僚u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xiàn),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親子教育
此外,孩子不能痛快表達的情緒并不會自行消失,它們總會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出來。如果找不到適當?shù)姆绞,有些孩子甚至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表達內(nèi)心的挫折感。這是任何一個媽咪都不愿意看到的。
4. 過多的規(guī)則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fā)展
理智型媽咪對于規(guī)則的重視,也可能會從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規(guī)則或暗規(guī)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guī)則,就會受到媽咪的批評。過多的規(guī)則會壓抑孩子的自由,束縛孩子的行動,不利于孩子自由的成長和發(fā)展。事事需要考慮規(guī)則,會使孩子變得遇事猶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規(guī)中矩,卻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規(guī)。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個性謹慎,少有冒險精神。
專家建議:
遇事冷靜理智,是一種可貴的品質(zhì)。但是作為母親,僅僅冷靜理智是不夠的。精明強干的理智型媽咪,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1.注意在各種角色間轉(zhuǎn)換,不要被一種角色所束縛
管理者角色和母親角色需要不同的表現(xiàn)。下班回家之后,理智型的媽咪需要提醒自己:“現(xiàn)在我不是主管,而是一位母親。”
2.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孩子
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言語和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宣泄不良情緒。家,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地方。作為媽咪,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經(jīng)歷時,認真傾聽,適時表示理解和接納,不要急于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記住,在這個時刻,孩子才是主角。幼兒教育
如果必要,試著引導孩子辨別并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問問孩子:“那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這件事是不是讓你很難過?……”當孩子表達完畢之后,問問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議。如果孩子愿意聽聽你的看法,盡可能客觀中立地表達,可以指出孩子的不妥之處,但是不要指責,也不要對于孩子的情緒做出評判。如果孩子拒絕了你,也不要強求孩子聽你的建議。若能保持這種客觀冷靜、同時又是支持性的態(tài)度,孩子會更愿意傾聽你的看法,接受建議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3.制定簡單明確的必要規(guī)則
規(guī)則是必要的,它可以控制孩子不會做出過分的或危險的行為。在一些必須堅守的原則方面,讓孩子明確知道你可以容忍的底線,也就是什么行為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至于那些非原則方面,就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吧。
4.不要包辦代替,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由于知識、經(jīng)驗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維能力不成熟,孩子有時的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經(jīng)驗累積的過程非常重要。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判斷時,媽咪應給予適當?shù)妮o導,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他的做法不合適,同時可以提供解決方法給他選擇,并講解怎樣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
如果是個小問題,不會有嚴重后果,也可以允許孩子嘗試錯誤的解決方法,允許消極后果出現(xiàn),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的經(jīng)驗中學習正確決定的技巧。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jīng)驗是幫助孩子有一天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chǔ)。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他將逐漸擁有獨立做出判斷、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幼兒教育
二.內(nèi)控型媽媽
典型案例:
文靜是一所重點大學的教師,實驗室的教學標兵和科研骨干。她相信,今天的成就正是自己辛苦努力的回報。她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在學術(shù)上有所成就。本科畢業(yè)后,文靜順利留校,最初的崗位是實驗員。
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7年時間內(nèi)相繼完成了碩士學業(yè)、博士學業(yè),順利轉(zhuǎn)入教師行列。文靜并沒有就此停止求學的腳步,F(xiàn)在,她正在積極聯(lián)系出國進修。
文靜和同事們交往不多,但關(guān)系融洽,禮貌謙讓。她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而她的經(jīng)歷也讓她有理由相信這一點。
在教育寶貝過程中,奮斗不息的內(nèi)控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xiàn):
1. 為寶貝設定過高的目標
內(nèi)控型的媽咪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往往也會給子女設定較高的目標。略高于寶貝目前水平的目標有利于激發(fā)寶貝的潛能,培養(yǎng)寶貝的自信,提升寶貝的能力。但是如果忽視寶貝的實際能力水平,只根據(jù)自己的標準和期望設定過高的目標,對寶貝來說就弊大于利了。如果寶貝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達到設定的目標,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沒有用,進而喪失繼續(xù)努力的動機。
2. 當寶貝達到目標時不表揚,而失敗時卻責備
當寶貝達到目標時,內(nèi)控型的媽咪滿心歡喜。但是,由于擔心表揚會使寶貝驕傲,失去繼續(xù)前進的動力,而不太情愿把這種喜悅明確表達。每次寶貝達到目標之后,內(nèi)控型媽咪的反應往往是“你還可以做得更好”,或者“以后要繼續(xù)努力”。寶貝很難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贊揚,享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寶貝會逐漸喪失追求成功的動力。
3. 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到寶貝身上,強迫寶貝學習
內(nèi)控型媽咪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寶貝具備更高的能力、更多的技能,從起跑線開始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于是按照自己的標準,替寶貝安排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將寶貝的時間占得滿滿的,卻沒有問過寶貝是否有興趣。寶貝即使反抗,也常常是“抗議無效”。
寶貝被迫去上各種自己并不喜歡的課程,對媽咪頗有幾分抱怨,對媽咪的良苦用心一點都不領(lǐng)情。這樣的學習,對寶貝不但沒有多少幫助,還可能因為不愉快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逆反心理,影響日后的學習。親子教育
專家建議
如果媽咪發(fā)現(xiàn)自己的確有這些特點,以下這些建議也許會有幫助??
1. 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
內(nèi)控型媽咪認識到自己有在事情發(fā)展不順利時責備自己的傾向,應有意識控制這種傾向?qū)ψ约旱牟焕绊憽H绻虑椴幌裨O想那樣順利,提醒自己,不要立刻把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全面看待和分析事件的成敗,接受某些個體無法抗拒的外力的存在:不要以為自己是萬能的,不分青紅皂白攬下所有的責任。試著從不同角度盡可能全面地分析各種影響因素。
如果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某些外在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并不在你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那么就不要反復責備自己,試著坦然接受現(xiàn)實,總結(jié)經(jīng)驗。
2. 學習適當應用某些心理防御機制
心理防御機制是個體在愿望與現(xiàn)實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為了維護心理平衡而進行的一種心理活動。最為人們熟悉的心理防御機制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也就是所謂的“合理化”。
其他常用的還有補償、幽默、升華等等。適當應用某些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可以在事情發(fā)生,已經(jīng)不能改變時保持心理平衡,防止身心受到更大的沖擊。
當然,心理防御機制一般不是人們能夠有意識控制的,是為減輕壓力與焦慮下意識的心理反應。但經(jīng)常主動的嘗試適合自己的減壓心理防御方式,形成習慣化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有助于心理平衡和健康。
3. 對寶貝提出合理的期望
對寶貝的期待應當考慮到寶貝自身條件和實力,為寶貝設定的目標應當是寶貝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寶貝達到每一階段目標,并等寶貝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經(jīng)驗后,再慢慢提高標準,這樣既可以讓寶貝的能力逐漸提升,又可以培養(yǎng)寶貝的自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欣賞寶貝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讓寶貝知道你為他的進步由衷的喜悅、為他感到自豪。
4. 當寶貝達到預期的目標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特別要注意表揚的方式,明確指出寶貝做得好的地方就足夠了,對寶貝的表揚和鼓勵措施都要馬上兌現(xiàn)。不要將寶貝的成功打折扣,不要讓寶貝覺得其實你并不滿意。不要對寶貝說,如,“你把玩具放回原處這很好,不過如果你能把它們放整齊些就更好了”等諸如此類的話。
當寶貝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幫助他全面分析失敗原因,包括主觀的努力和客觀的條件以及偶發(fā)因素等等,幫助寶貝吸取教訓。同時,還應盡可能找到并向?qū)氊惷鞔_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為寶貝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勵他不要放棄。讓寶貝認識到盡管未能達到預定目標,但自己并未完全失敗。讓寶貝在失敗的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保持寶貝的自信和前進動機。
5. 不要強迫寶貝做他不喜歡做的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內(nèi)容才能吸引寶貝主動學習,并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因此,媽咪要做的是想方設法營造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引發(fā)寶貝的興趣,協(xié)助寶貝從中獲得有趣好玩的經(jīng)驗,把功夫下在培養(yǎng)寶貝的學習興趣上,找出他真正的興趣所在,并在寶貝遇到困難、出現(xiàn)動搖時鼓勵他堅持下去。
總結(jié) :媽媽們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方式了吧,因為媽媽們的類型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比較重要的,你是屬于那種類型呢,你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到的是怎樣的效果呢,盡量讓你對孩子的形成的是有利的影響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youjiao/108575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