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的影子寶貝(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歲的寶貝開始纏爸爸媽媽了,無論你走到哪,他都會像個小影子一樣跟著,這可怎么辦?

有一位1歲孩子的母親這樣講述她那“粘人”的寶寶:“我的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我抱著她,等到她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還是這樣,總喜歡坐在我的腿上讓我抱著她。學會走路之后,我走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甚至連上廁所也不放過,就像我的影子一樣!

為什么1歲以前的寶貝“見誰愛誰”,而到1歲以后卻演變成了對媽媽“形影不離”呢?怎樣在不傷害他的情況下讓他不再像個小影子?

事實是,大多數(shù)孩子在1歲以后都會經(jīng)歷一個“粘父母”的階段,尤其是當他的日常生活中有了變化的時候。另外,當孩子的周圍有陌生人時,他也會緊跟著父母,片刻不離。

雖然孩子持久性地“粘人”使父母很頭疼,但“粘人”并不是一個壞現(xiàn)象,這表明了孩子發(fā)育階段的一個進步??他們開始懂得了這個世界充滿了來來往往的人群。

當孩子在家里總是跟著你的時候,說明他已經(jīng)學會了利用生存的本能做出良好的判斷,他已經(jīng)知道自己應該與看護他的人保持安全的距離。粘著父母也表明孩子對父母有著強烈的愛和信任。

“粘人”是因為孩子正在嘗試“獨立”

當你的孩子初次嘗試獨立自主的時候,他反而會有更加害怕和更需要你的感覺,但這種現(xiàn)象是正常的,而且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自己走路,能夠說話,而且能夠爬上小山坡了,同時,他的感官能力也在發(fā)育,也就是說,他能夠更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局限性。因此,當他意識到自己走得離父母太遠了,或者遇到他自己還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轉向父母或者粘著父母,尋找安全和保護。

這個時候,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注,并且使他有安全感(但是不要總抱著他)。實際上,很多父母是在無意之中使他們孩子的“粘性”更大了。如果你一方面想通過讓孩子暫時離開父母的方法來教他獨立,但另一方面又非常擔心他會因為這種分離而不安,那你的想法會很容易被孩子察覺,這恰恰迎合了他粘著父母的需要,也就使他的“粘性”更加增強了。

使孩子明白與父母的暫時分離是正常的和必要的

當你正在準備晚飯,忽然聽見孩子在房間里大聲地叫“媽媽”的時候,你肯定會嚇了一跳。但是,如果你判斷他沒有任何危險,只是想讓你幫他打開玩具盒,你就先別忙著沖出去。因為1歲多的孩子不知道父母也有需要,也有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有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有片刻的等待,然后再去滿足他的愿望,使孩子逐漸懂得父母需要一些時間做些事情,然后才能幫助他。

如果父母一味地馬上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比如給他倒更多的果汁,把他抱起來,或者幫他打開玩具盒,那么父母的這些行為就是在告訴孩子,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能滿足他的每一個愿望,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務。而且,這也向孩子暗示著他自己還沒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

另外,1歲多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變得更加緊密了,所以孩子會對父母的離開非常警覺,對陌生人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這很自然,也很正常。但是,父母要上班,需要其他人來照顧孩子,或者孩子午睡的時候還要洗衣服,做些其他事情,這都使父母不能總是陪在孩子身邊。由此可見,與父母的暫時性分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如果父母對與孩子的暫時分離持平靜和樂觀的心態(tài),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感染,而且能夠使他更加自信。

下一篇:我的影子寶貝(下)

本文由《父母》雜志授權搖籃網(wǎng)獨家發(fā)表,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youjiao/13262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