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天碰到了一個搞教育的鄰居,他鄭重其事的對我說,兒童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但這種教育也要結(jié)合個體差異,略為超前就可以了。而且,這種教育應(yīng)該是重在挖潛力而不是強加給小兒的,不僅要重視智力的發(fā)展還要注重求知欲等個性品德的培養(yǎng)。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聽完這席話,我忽然覺得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許多。想想自己也是2歲才開始學說話,丈夫小學時的成績也不拔尖,可如今我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也都干得不錯。也許,女兒是接受了我們的遺傳因子,是屬于慢熱型的吧。這樣一想,發(fā)現(xiàn)女兒其實也不差,能疊4塊積木,能一頁頁翻書,能說十多個單詞,能模仿著喂娃娃吃飯。這些都是和她的年齡相配的。只不過以前我看了太多神童的書,潛意識里又對保姆不放心,才會對女兒提出太多的要求,搞得大家都很累。
其實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一諾也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姑娘。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平凡的生活也是一樣有滋有味。如今只要一有空,我們?nèi)揖蜁黄鸬焦珗@,到大自然中去玩,保姆也開始注意一諾的教育了。抱著這種平常心,我就更為一諾的每一點進步感到高興,隨著一諾的不斷成長。我的心情越來越輕松,再也不為女兒比不過別人而擔憂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youjiao/39663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