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考同學都認為,高三階段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一切都不應該跟平常一樣。同時也很功利的認為,高三階段的學習方法必須立竿見影。無論給他什么建議,他都希望,采用這個建議,就能立即改變。事實上,這兩種心態(tài)都不正確。
高三只是時間更緊迫,內(nèi)容更繁雜,在這個階段,最需要我們的就是穩(wěn)穩(wěn)的落實和執(zhí)行。只想不做,或者把時間都散落在各個與學習本身無關(guān)的事情上都是很可惜的。另外,就是不要心急,欲速則不達。大家要定下心來,逐漸落實每件事。要重質(zhì),不要重量。
下午的時候一位叫“航空航天”的同學也是同樣的問題,他這樣提到:對考題,研究為什么這樣做和開始研究做題方法,解題入手點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什么?我只考了510,各科都一樣,又想有大幅度提高咋辦呢?我同學都是挑燈夜戰(zhàn)。知識點怎么學牙,老師給說具體點,可我們這各科都是整天做卷子呀。我也覺的下勁大,可成績跟蝸牛爬一樣 ”。“我比你更愛你”的同學的問題也是如此:“我也是高三一名學生,說實話基礎(chǔ)不差可是平時每部分題做的不錯,一匯到一張試卷上就不行了,還有就是東西老是記不住,前面學后面忘。前段時間會的題過段時間又不會了。還有你說的數(shù)學知識點歸納和物理解題方法具體怎么學呢?”我想大家可能都進入了一個誤區(qū)。第一,大家都認為,高三不應該平凡度過,就應該苦學。第二,總是認為有一種捷徑,可以快速見效。我在這里告訴大家的是: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前提是非常的努力。有捷徑,但是前提是先把你的課本通過了,這是基本功。在學的過程中融入技能技巧,你才可以快速轉(zhuǎn)變。否則只有技能技巧也沒太大意義。
我在“如何從學生轉(zhuǎn)變?yōu)榭忌边@篇文中,重點要 表達一個本質(zhì)問題:我們在學、想、做的時候,都要帶著思維去落實,而且要善于抓住重點。因為課本是基礎(chǔ),所有的思維、技術(shù)都由此誕生。而且科學的學習課本知識,對于提升做題思維大有益處。所以,我就講講,各位同學該如何掌握基礎(chǔ)知識。
課本知識點的掌握
高三第一輪復習前的準備工作我們列出了四個專題,今天就談第一個專題 (點此閱讀專題二解題思想方法 )廢話就不多說了,直接切入主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高考知識體系與課本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課本知識點的掌握
1、定義的理解
我想大部分學生都非常注重課本定義。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去深層次的去理解課本定義。要想理解課本給出的定義,我們就要弄清這個定義是為了研究什么現(xiàn)象,解決什么問題。定義的起點是什么,過程是什么,最終獲得的定義是為了表達什么。大多數(shù)同學可能會去看行成定義的過程,但是往往忽略了定義的本質(zhì)研究對象,而這些往往都是高考試題所考查的。還有一些推導定義的數(shù)學方法、物理模型等,都是《考試要求》中規(guī)定的考察對象。如推導數(shù)列求和公式中應用的錯位相減法。如物理研究模型(極限分析法)、質(zhì)點法等將模型理想化的方法,都是高考中常見的題型。
2、知識內(nèi)容的記憶
知識內(nèi)容的記憶都有一定的竅門。類似數(shù)學物理的,看完課本后,再根據(jù)課本的研究起點,通過自己手動推導得出結(jié)論,會比單純的背誦強的多。類似化學的,對照周期表,記住元素的最外電子層,根據(jù)電子守恒來自己寫方程式,再對照原式,不僅掌握原理,還記得更加牢固。生物專有名詞通過字面的理解猜測解釋,然后對照原文,會有很大的收獲。有些并排的知識點,如文綜特別是政治部分,由有好幾個知識點(專有名詞或句子),要把名詞或句子的首字連接起來(或諧音)造句記憶。這樣就能印象深刻些。當然這些竅門僅供參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方式,找出你認為效率最高的就行。如有的人光是背兩次就記住了,有的抄一次就記得差不多了,無需刻意去模仿別人的建議,參考即可。
3、思維是知識點的體現(xiàn)
我們看課本知識點的時候,我們是否挖掘到知識點的底層部分呢?高考很少考查知識點的表層意思。什么叫知識點的底層部分呢?舉個英語例子來說,大家都知道定冠詞“The”的意思表示“特指”。下面看這兩個短句:the more than 500 people和more than the 500 people這兩個短句只有定冠詞位置不同。第一句的意思這幫人“超過500人”。后一句話是這幫人是屬于“超過500人”之外的,不是屬于“超過500人”的人群。這里深層次的思維是定冠詞是用來確定一個范圍,即定冠詞是給出我確定性的范圍,而不是特指。第一句是在范圍里面,第二句是在范圍之外的。這種思維每個學科都有。像數(shù)學課本上例題的證明課程,就暗含了很多高考考查的思維。如數(shù)學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證明過程,首先是由一個未知的三角形ABC,然后構(gòu)建出垂直的向量,然后證明。高考考場上不會考查簡單的知識點回憶,但是會考查給你一個模型讓你構(gòu)建向量。這種思想是課本上有的,但無法明確找到的。像是數(shù)學中的投影思維、物理中的模型運動思維,都是隱含在課本里的。我們平時在做題過程或是看課本過程,一定要多思考一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san/303005.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三英語一輪復習常見3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