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改要求師生的課堂角色發(fā)生轉變,怎樣轉換角色,如何進行課堂教學,如何讓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等一系列問題將會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探索新知識,成為課堂的主體。主體作用發(fā)揮的好壞決定課堂的成敗。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主體作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就學習數(shù)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shù)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那么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二、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如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平行四邊形,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猜測?動手折疊?交流探索?推理證明?得出結論,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其進行引導,最后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的演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519692.html
相關閱讀:中國數(shù)學老師“支教”英倫 媒體-應看到中國教育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