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四季晨昏雜詠(節(jié)選)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中德四季晨昏雜詠(節(jié)選)

[德國]歌德

疲于為政,倦于效命,

試問,語錄,我等為官之人,

怎能辜負大好春光,

滯留在這北國帝京?

怎能不去綠野之中,

怎能不臨清流之濱,

把酒開懷,提筆賦詩,

一首一首,一樽一樽。

白如百合,潔似銀燭,

形同曉星,纖莖微曲,

蕊頭鑲著紅紅的邊兒,

燃燒著一腔的愛慕。

早早開放的水仙花,

在園中已成行成排。

好心的人兒也許知曉,

它們列隊等待誰來。

羊群離開了草地,

唯剩下一片青綠。

可很快會百花盛開,

眼前又天堂般美麗。

撩開輕霧般的紗幕,

希望已展露端倪;

云破日出艷陽天,

我倆又得遂心意。

……

杜鴉一如夜鴦,

欲把春光留住,

怎奈夏已催春離去,

用遍野的蕁麻薊草。

就連我的那株樹

如今也枝繁葉茂,

我不能含情脈脈

再把美人兒偷矚。

彩瓦、窗欞、廊柱

都已被濃蔭遮住;

可無論向何處窺望,

仍見我東方樂土。

你美麗勝過最美的白晝,

有誰還能責備我

不能將她忘懷,更何況

在這宜人的野外。

同是在一所花園中,

她向我走來,給我眷愛;

一切還歷歷在目,縈繞

于心,我只為她而存在。

暮色徐徐下沉,

景物?已遠遁。

長庚最早升起,

光輝柔美晶瑩!

萬象搖戈無定,

夜霧冉冉上升,

一池靜遂湖水,

映出深沉黑影。

此時在那東方,

該有朗朗月光。

秀發(fā)也似柳絲,

媾戲在清?上。

柳蔭隨風擺動,

月影輕盈跳蕩。

透過人的眼簾,

涼意沁人心田。

已過了薔薇開花的季節(jié),

始知道珍愛薔薇的蓓蕾;

枝頭還怒放著遲花一朵,

彌補這花的世界的欠缺。

十二

我沉溺于古時的夢想,

與花相親,代替嬌娘,

與樹傾談,代替賢哲;

倘使這還不值得稱賞,

那就召來眾多的童仆,

讓他們站立一旁,

在綠野里將我等侍候,

捧來畫筆、丹青、酒漿。

十三

為何破壞我寧靜之樂?

還是請讓我自斟自酌;

與人交游可以得到教益,

孤身獨處也能詩興蓬勃。

十四

“好!在我們離去之前,

請問還有何金玉良言?”——

克制你對遠方和未來的渴慕,

于此時此地發(fā)揮你的才千。

(楊武能譯)

【賞析】

《中德四季晨昏雜詠》包括十四首長短抒情詩和詩,大部分是寫于1827年5、6月間。1827年5月,78歲的歌德剛剛完成了長篇巨著《威廉•邁斯特》第二部,拋開了“疲于為政,倦于效命”的生活,住進了魏瑪伊爾姆河畔英國公園的住所內(nèi)。當時正值春光明媚,大自然的美好景觀,激發(fā)了歌德的寫詩激情。這十四首詩全是詠物詩,詩中寫的都是自然景觀、動物和植物,但在這些直接對象背后卻隱藏著更深的意?。

首先,這組詩歌是中德文化交流的美好象征。1827年3月,也就是創(chuàng)作這組詩歌兩個月前,歌德剛剛讀過中國《玉嬌梨》的法文譯本以及?劇唱本《花箋記》的英譯本。他還把《花箋記》后的《百美新詠》中的四首詩譯成了德文。這兩部小說中男女主人公“花前月下”的中國古典愛情模式,文人士大夫“日日陶情詩酒”的場面和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歌德的腦海里。正是帶著一種對中國情趣和精神的模仿和追求,歌德寫下了這組詩,而且一開始將組詩取名為《中國的四季》。這十四首詩從形式上說大多八句一首,四句一闋,很像中國古代格律詩。很多詩歌采用了中國特有的意象,如孔雀、垂柳、碗等等。其中第八首所描寫的景色、畫面,簡直就是一幅描繪暮色的中國水墨畫。而第一首和第十二首更是體現(xiàn)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獨有的詩情酒性。整組詩格調(diào)恬淡、明朗、清新,體現(xiàn)了東方人抒發(fā)感情的含蓄美,還常常采用比興的手法,寄情于風、月、花、鳥。

1830年發(fā)表時,歌德改題《中德四季晨昏雜詠》。19世紀初的歐洲人對中國文學知之甚少,歌德所接觸的諸如《花箋記》和《玉嬌梨》等都是二三流的中國作品,而非中國文學經(jīng)典。歌德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生活的了解自然包含著他本人大量的思想情感乃至經(jīng)歷體驗,也就是組詩還摻進了不少德國成分。1775年,歌德應邀到魏瑪從政,組詩的第一、第十二、第十三首歌德抒發(fā)了自己疲于從政,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歸隱”為自己的心靈找尋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充滿著向往自然、向往寧靜的情感。1823年,74歲的歌德愛上了19歲的烏爾利克。年邁的詩人面對滿園春色不禁又想起這段除了相思之苦不會有任何結果的愛情,組詩第二、第三、第六、第七首,都體現(xiàn)了這種“我不能含情脈脈/再把美人兒偷矚”的復雜心情。組詩中歌德還流露著他一生從未放棄地對人生、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第八首就寫到生活雖然千變?nèi)f化,但是因有基準點——代表偉大的永恒不變的“世界靈魂”——月光,心里就感到踏實。永恒的月光灑滿大地,驅散了黑暗,塵世的一切紛爭全部消除,智者可以平靜地生活。第九首,歌德以薔薇自喻,述說了發(fā)揚人生要不斷追求的“浮士德精神”。他在寫這組詩的第二年就開始了《浮士德》第二部的創(chuàng)作,直到詩人生命的最后。

這組詩歌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素和德國文化因素自然而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不失為德語古典詩歌的一個佳作。(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shiju/164508.html

相關閱讀:

闂備胶绮〃鍛存偋婵犲倴缂氶柛顐ゅ枔閻濆爼鏌eΔ鈧悧濠囷綖閺嶎厽鐓ユ繛鎴炵懅椤e弶绻濋埀顒佸閺夋垶顥濋梺鎼炲劀閸愨晜娈介梺璇叉捣閹虫挸锕㈤柆宥呮瀬閺夊牄鍔庨々鏌ユ煙閻戞ɑ纾荤紒顔芥尵缁辨捇宕橀埡浣轰患闂佽桨闄嶉崐婵嬬嵁鐎n喗鍋い鏍ㄧ椤斿洭姊洪崨濠勬噭闁搞劏鍋愬☉鐢稿焵椤掑嫭鐓熸慨妯煎帶濞呮瑧绱掓潏銊х畼闁归濞€婵$兘鏁傞悾灞稿亾椤曗偓閹嘲鈻庤箛鎾亾婵犳艾纾婚柨婵嗘椤╃兘鏌涘☉鍗炲闁轰讲鏅犻幃璺衡槈閺嵮冾瀱缂傚倸绉靛Λ鍐箠閹捐宸濇い鏃囧Г鐎氳櫕绻涚€涙ḿ鐭嬪ù婊€绮欓崺鈧い鎺嗗亾闁稿﹦鎳撻敃銏ゅ箥椤旀儳宕ュ┑鐐叉濞寸兘鎯屽畝鍕厵缂備焦锚婵啰绱掔捄铏逛粵缂佸矂浜堕崺鍕礃瑜忕粈鈧梺璇插缁嬫帡鏁嬮梺绋款儏缁夊墎鍒掑顑炴椽顢旈崪鍐惞闂備礁鎼悧鍡欑矓鐎涙ɑ鍙忛柣鏂垮悑閺咁剟鎮橀悙璺轰汗闁荤喐绻堥弻鐔煎几椤愩垹濮曞┑鐘亾濞撴埃鍋撴鐐茬Ч閸┾偓妞ゆ帒瀚€氬顭跨捄渚剱缂傚秮鍋撻梻浣瑰缁嬫垶绺介弮鍌滅當濠㈣埖鍔曠粻銉╂煙缁嬪潡顎楁い搴㈡崌閺岋綁鍩¢崗锕€缍婂畷锝堫槻闁崇粯妫冨鎾倷閸忓摜鐭楅梺鑽ゅУ閸斞呭緤婵傜ǹ绠查柕蹇嬪€曡繚闂佺ǹ鏈崙鐟懊洪妶澶嬬厱婵炲棙鍔曢悘鈺傤殽閻愬弶鍠樼€殿喚鏁婚、妤呭磼濠婂啳顔夐梻浣告惈閻楀棝藝閹殿喚鐭撻柛锔诲幐閸嬫挸顫濋浣规嫳婵犲痉銈勫惈闁诡噮鍣i、妯衡攽鐎n偅鐣堕梻浣告惈椤р偓闁瑰嚖鎷�/闂佸搫顦弲婊呮崲閸愵亝鍏滈柤绋跨仛娴溿倖绻濋棃娑掔湅婵炲吋鍔欓弻锝夊Ω閵夈儺浠奸梺鍝ュ仜椤曨參鍩€椤掆偓濠€鍗炩枍閵忋垺顫曟繝闈涚墛鐎氭氨鈧懓瀚妯煎緤濞差亝鈷戞い鎰剁磿缁愭棃鏌涚€n偆澧紒鍌涘浮楠炲棝寮堕幐搴晭 bjb@jiyifa.com 濠电偞鍨堕幐楣冨磻閹惧瓨鍙忛柕鍫濐槹閺咁剟鎮橀悙璺轰汗妞ゅ繗浜槐鎾存媴閸濄儳顔夐梺缁樻惈缁辨洟鍩€椤掆偓濠€閬嶅磿閹寸姵顫曟繝闈涱儏鐎氬銇勯幒鎴濃偓鏄忋亹閺屻儲鍊堕煫鍥ㄦ尰椤ョ娀鏌e┑鍥╂创鐎规洘姘ㄩ幏鐘诲箵閹烘柧鎮i梻鍌氬€哥€氥劑宕愰幋锕€鐒垫い鎺戯攻鐎氾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