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張浩傳原文
張浩,字浩然,遼陽渤海人。本姓高,東明王之后。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天輔中,遼東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為承應御前文字。天會八年,賜進士及第,授秘書郎。太宗將幸東京,浩提點繕修大內(nèi),超遷衛(wèi)尉卿,權(quán)簽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定朝儀。求養(yǎng)親,去職。起為趙州刺史。官制行,以中大夫為大理卿。天眷二年,詳定內(nèi)外儀式,歷戶、工、禮三部侍郎,遷禮部尚書。田玨黨事起,臺省一空,以浩行六部事。簿書叢委,決遣無留,人服其才。以疾求外,補除彰德軍節(jié)度使,遷燕京路都轉(zhuǎn)運使。俄改平陽尹。平陽多盜,臨汾男子夜掠人婦,浩捕得,榜殺之,盜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頗事之。廟祝、田主爭香火之利,累年不決。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強宗黠吏屏跡,莫敢犯者?ぶ写笾。乃繕葺堯帝祠,作擊壤遺風亭。
金史海陵召為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天德二年,丁母憂。起復參知政事,進拜尚書右丞。天德三年,廣燕京城,營建宮室。浩與燕京留守劉?、大名尹盧彥倫監(jiān)護工作,命浩就擬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詔發(fā)燕京五百里內(nèi)醫(yī)者,使治療,官給藥物,全活多者與官,其次給賞,下者轉(zhuǎn)運司舉察以聞。
金史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改析津府為大興府。浩進拜平章政事,賜金帶玉帶各一,賜宴于魚藻池。浩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給復十年,以實京城,從之。拜尚書右丞相兼侍中,封潞王,賜其子汝霖進士及第。未幾,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魯國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諫不行,言不聽,則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則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對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養(yǎng)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許。
金史海陵欲伐宋,將幸汴,而汴京大內(nèi)失火,于是使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浩從容奏曰:“往歲營治中都,天下樂然趨之。今民力未復,而重勞之,恐不似前時之易成也!辈宦。浩朝辭,海陵問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諫,乃婉詞以對,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觀天意,欲絕趙氏久矣!焙A赉等辉唬骸昂我灾?”對曰:“趙構(gòu)無子,樹立疏屬,其勢必生變,可不煩用兵而服之!焙A觌m喜其言,而不能從也。浩至汴,海陵時時使宦者梁?來視工役,凡一殿之成,費累巨萬。?指曰:“某處不如法式!陛m撤之。浩不能抗而與之均禮。汴宮成,海陵自燕來遷居之。浩拜太傅、尚書令,進封秦國公。
金史海陵至汴,累月不視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諸將。浩欲奏事,不得見。會海陵遣周福兒至浩家,浩附奏曰:“諸將皆新進少年,恐誤國事。宜求舊人練習兵者,以為千戶謀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惡聞其言,乃杖之。海陵自將發(fā)汴京,皇后、太子居守。浩留治尚書省事。
金史世宗即位于遼陽,揚州軍變,海陵遇害。都督府使使殺太子光英于南京。浩遣戶部員外郎完顏謀衍上賀表。明年二月,浩朝京師,入見。世宗謂曰:“朕思天位惟艱,夙夜惕懼,不遑寧處。卿國之元老,當戮力贊治,宜令后世稱揚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俄拜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世宗曰:“卿在正隆時為首相,不能匡救,惡得無罪。營建兩宮,殫竭民力,汝亦嘗諫,故天下不以咎汝,惟怨正隆。而卿在省十余年,練達政務(wù),故復用卿為相,當自勉,毋負朕意!焙祁D首謝。居數(shù)日,世宗謂浩曰:“卿為尚書令,凡人材有可用者,當舉用之!焙婆e紇石烈志寧等,其后皆為名臣。
金史浩有疾,在告者久之。遣左司郎中高?及浩侄汝弼宣諭。浩力疾入對,即詔入朝毋拜,許設(shè)座殿陛之東,若有咨謀,然后進對;蝮w中不佳,不必日至省中,大政可就第裁決。浩雖受詔,然每以退為請。三年夏,復申前請。乃除判東京留守。疾不能赴任,因請致仕。
金史初,近侍有欲罷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焙迫胍姡显唬骸白怨诺弁跤胁挥梦膶W者乎?”浩對曰:“有!痹唬骸罢l歟?”浩曰:“秦始皇!鄙项欁笥以唬骸柏M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
金史是歲,薨。上輟朝一日。詔左宣徽使趙興祥率百官致奠,賻銀千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匹。謚曰文康。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子汝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
金史?張浩傳翻譯
張浩,字浩然,遼陽渤海人。天輔中期,遼東被金朝平定,張浩用獻計的方式求見金太祖,金大祖任張浩為承應御前文字。金太宗將到東京,張浩任提點官修繕皇宮,被破格升為衛(wèi)尉卿。
平陽多盜賊,臨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張浩捕住他,將他鞭笞致死,強盜于是得以減少平息。平陽近郊有濫建的祠廟,當?shù)厝硕己芫捶钏。廟祝、田主爭奪香火的財利,多年得不到解決。張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為此豪門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隱藏蹤跡,沒有敢于違犯的?ぶ械玫胶芎玫闹卫恚谑菑埡菩蘅槇虻垤籼,建造擊壤遺風亭。
貞元元年,張浩晉升為平章政事。張浩請求凡是周圍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免除十年的賦稅徭役,以充實京城,皇帝批準了他的請求。沒過多久,張浩被改封為蜀王,晉升為左丞相。正隆二年,張浩改封為魯國公。張浩上奏章請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問他說:“如果皇帝不明智,勸諫沒有被實行,良言聽不進去,那么宰相就乞求離開;宰相年老或有病殘不能勝任其職也乞求離職。你屬于哪一種?”張浩回答說:“我體弱有病不能勝任職務(wù)。宰相府不是養(yǎng)病的地方,所以乞求離職!被实蹧]有批準他的退休請求。
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準備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內(nèi)宮廷失火,于是命令張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張浩從容上奏說:“以前營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興地前來干活,F(xiàn)在民力沒有恢復,而重新勞累他們,恐怕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完成!苯鸪实酆A晖醪宦爮埡苿裰G。張浩到朝堂上辭行,金朝皇帝海陵王問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張浩不敢正面勸諫,于是用委婉的話回答,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張浩上奏說:“我觀察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滅絕趙氏了。”海陵王驚訝地說:“你怎么知道的?”張浩回答說:“趙構(gòu)沒有兒子,把遠親旁系親屬中的人立為繼承人,那形勢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可以不用軍隊而讓他服從于我們.”海陵王雖然很喜歡張浩說的話,但卻不聽從。
海陵王到達汴京后,幾個月不上早朝,天天訓練軍隊準備南征,部署各路大將。張浩想上奏事情,又得不到接見。適逢海陵王派周福兒到張浩家中,張浩讓他捎去奏疏說:“各路大軍軍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誤了國家大事,最好是尋找熟悉軍事的舊人來訓練軍隊,任命為千戶謀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討厭張浩說這種話,于是對張浩處以杖刑。
當初,皇帝身邊的侍者有的想廢除科舉制,皇帝說:“我接見太師商議這件事!睆埡七M殿拜見,皇帝說:“自古以來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嗎?”張浩回答說:“有!被实蹎枺骸八钦l?”張浩說:“秦始皇!被实劭纯醋笥业娜苏f:“難道讓我做秦始皇那樣的人?”廢科舉之事從此不再提了。
這一年,張浩去世。為此皇帝停朝一日。張浩謚號文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shiju/1100240.html
相關(guān)閱讀:嫉恨的種子_詩歌鑒賞
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全文及翻譯
梅妃江采蘋《樓東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舊唐書?韓休傳原文翻譯
孟郊《織婦辭》原文及翻譯 賞析